- 张道中,邵慰礼
本文介绍了两种橡胶联轴节的结构,分析了存在的问题,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还介绍了装用改进后的联轴节的使用情况。
1987年07期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41 ] |[引用频次:1 ] - 魏家骏
本文介绍了装配式散热器的结构和特点。对EQ140型全铝装配式暖风散热器与现生产的全铜钎焊暖风散热器在设计、工艺流程和经济效益等方面作了对比,证明装配式散热器是一种性能良好、密封可靠、有足够强度的散热器。
1987年07期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69 ] |[引用频次:0 ] - 蚁美灿
本文介绍了汽油机电子控制燃料系统的种类及国内外的发展情况。
1987年07期 9-1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下载次数:28 ] |[引用频次:0 ] - 王秀莲,徐建一
本文介绍了CA141型汽车悬挂装置的结构、主要设计参数及其与同吨位汽车的比较,还介绍了试验结果,估计了主要易损件的寿命。
1987年07期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53 ] |[引用频次:0 ] - 杨昂岳
在对钢丝绳受力分析的基础上,按挠性体的摩擦情况求出钢丝绳固定端的拉力,再根据承受横向工作载荷的螺栓强度条件,可以精确地计算出紧固螺栓的公称直径。用该法计算与按常规方法计算相比,可使结构更为紧凑。
1987年07期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56 ] |[引用频次:0 ] - 孙树兰,刘再生
本文介绍一种随机疲劳试验方法——浓缩随机波法。用CA10C型汽车前轴在MTS电液伺服试验机上进行了4000多个循环(相当于行驶30万公里)。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是比较理想的。
1987年07期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6k] [下载次数:29 ] |[引用频次:1 ] - 陈宏斌
本文叙述了车用空气压缩机气阀试验的意义和方法,并通过气阀改进设计前后的对比,阐述了舌簧阀的优越性和设计要点。
1987年07期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72 ] |[引用频次:0 ] - 李京鲁
文中导出了粗车内燃机凸轮用靠模型线的解析表达式,并以X6130型柴油机凸轮为例,编制了求解型线的计算程序。经生产实践验证,用这种方法加工出的凸轮工件余量均匀,符合工艺要求。
1987年07期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0 ] - 史玉山
本文介绍了葫芦形活塞环的压力曲线及模具的设计、计算方法。用计算机进行了大量计算,绘制出了这种活塞环的压力曲线。
1987年07期 3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42 ] |[引用频次:5 ] - 马振举,王杰
<正> 一、前言低碳马氏体组织的零件,一般是在低温回火后使用的。然而,Ms点较高的低碳马氏体,在淬火相变过程中存在着不可避免的自回火现象。于是,自回火能否代替低温回火,一直是人们关注和研究的课题。它的研究对节约能源和人力、节省设备和缩短生产周期都具有实际的经济意义。
1987年07期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30 ] |[引用频次:0 ] - 李作胜
采用电解加工方法时,阴极不损耗,锻模型腔容积误差不大于3.5cm~3。本文介绍了电解加工的阴极设计方法、工艺参数的确定以及定位夹具的设计。
1987年07期 46-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60 ] |[引用频次:1 ] - 于振洲
<正> 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年会,于6月9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公路学会理事长、原交通部副部长潘琪,中国公路学会副理事长刘以成,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吴正若等领导同志,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109名学者、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代表出席了会议。
1987年07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 陆传基
<正> 解放牌CA10型汽车和跃进牌NJ130型汽车转向节上,都有加工精度很高的锥孔。一般常规的加工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钻、铰后滚压,这种方法需要一整套专用锥铰刀;另一种方法是用大型车床加工,这种方法由于工件偏心夹持旋转,转速低,粗糙度达不到技术要求。
1987年07期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51 ] |[引用频次:0 ] - 李征旦,李海林
本文对公共汽车充放电不平衡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1987年07期 5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0 ] - 陈尚珊
<正> 自七十年代初期开始,由于世界石油短缺,很多国家都在寻求新的能源作为汽车燃料。由甲醇和汽油构成的M15燃料,就是很有希望的汽车新燃料。近年来,我国有关方面在汽油机掺烧甲醇问题上做了大量工作。汽车发动机燃用甲醇或M15后,给发动机的润滑、磨损以及润滑油性能带来的影响,是关系到其能否推广使用的重要问题。国外的研究,多注重于纯甲醇(M100)的影响,而对M15却重视不够,国内则尚未开展这方面的系统研究工作。
1987年07期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下载次数:25 ] |[引用频次: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