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计算·研究

  • 干式离合器起步接合最优控制

    张德明;吴光强;

    离合器起步、换挡最佳接合规律是自动变速器的研究难点。考虑干式离合器接合过程中滑磨功和纵向冲击度这两个相互制约的性能指标,根据状态反馈原理,建立了线性二次状态反馈最优控制器和能够综合反映最小能量接合与乘坐舒适性的目标泛函。起步工况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最优控制器设计合理,得到的最优控制律性能优于一般接合规律。

    2008年04期 No.391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下载次数:451 ] |[引用频次:29 ]
  • 多轮越野汽车自动传动管理技术

    王云成;王建华;谢飞;

    介绍了一种多轮越野汽车上应用的驱动防滑控制技术——自动传动管理技术。该技术融合了差速锁控制和自动化控制的诸多优点,可实现车辆的自动全轮驱动,从而可提高多轮越野汽车的越野通过性和机动性。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自动传动管理技术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关键技术,并总结出优点及应用意义。

    2008年04期 No.391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0K]
    [下载次数:140 ] |[引用频次:2 ]
  • 镁合金轿车顶盖横梁结构设计与分析

    高云凯;程金山;于会涛;

    为了实现汽车车身结构的轻量化,针对国内某轿车车身顶盖横梁,设计了镁合金冲压件替代原来的钢结构横梁,并利用有限元仿真分析软件对比分析了钢结构横梁和镁合金横梁的模态、刚度、强度及顶压等性能。结果表明,镁合金件的结构设计与工艺是可行的,能达到原钢件同等的刚度、强度,而且与原钢件相比减重约40%。

    2008年04期 No.391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1K]
    [下载次数:410 ] |[引用频次:17 ]
  • SEA方法在车身声振设计中的应用

    陈鑫;王登峰;马正东;

    介绍了统计能量分析(SEA)方法的特点、原理及其在汽车车身声振设计中的应用情况。SEA方法是建立在一定假设基础上的基于能量统计的方法,可应用于早期开发阶段的产品特性分析与匹配,且可与CFD方法综合运用预测汽车内部风噪声,与FEM综合运用及与试验相结合预测整车的声振特性。阐述了通用SEA模型,以及用SEA方法分析吸声、阻尼材料对车内声场的影响,并以多个分析研究和具体实例说明了SEA方法在汽车车身声振设计中的应用。

    2008年04期 No.391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9K]
    [下载次数:537 ] |[引用频次:13 ]
  • 汽车发动机CVVT系统控制策略试验分析

    王瑜芳;王吉;袁兆成;

    研究了CVVT系统对汽油机功率、油耗以及缸内燃烧状况的影响。装有CVVT机构发动机与普通发动机万有特性的对比表明,CVVT发动机的低燃油消耗率分布区域比普通汽油机宽广。分析了CVVT调节相位在不同转速、不同负荷下的万有特性,得出在不同工况下CVVT相位调节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CVVT系统可以在不同工况下实现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以及排放性能的有效提高。

    2008年04期 No.391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8K]
    [下载次数:254 ] |[引用频次:1 ]
  • 基于EHA的汽车主动悬架控制时滞研究

    寇发荣;

    在分析电动静液压作动器(EHA)汽车主动悬架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了含时滞的EHA汽车主动悬架模型,研究了时滞对模糊控制主动悬架动态性能的影响。论述了解决控制时滞问题的主要策略,对带有时滞补偿的EHA模糊主动悬架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时滞补偿算法明显改善了EHA主动悬架的控制效果,为主动悬架样机的实用化奠定了基础。

    2008年04期 No.391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9K]
    [下载次数:275 ] |[引用频次:8 ]
  • 某重型货车车架结构强度分析与改进

    龙凯;左正兴;冯慧华;廖日东;

    以某重型货车车架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车架组合结构的有限元模型,计算得到了多工况下的车架结构应力分布,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车架结构失效原因并提出了多种结构改进方案。对改进的结构设计方案进行强度分析后,确定了其中的最佳设计方案。

    2008年04期 No.391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下载次数:559 ] |[引用频次:26 ]
  • 汽车滑行阻力分析

    高有山;李兴虎;黄敏;姜磊;张继春;

    建立了车辆滑行阻力计算模型。按照GB/T12534-1990《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和GB/T12536-1990《汽车滑行试验方法》规定,分别对空载、半载和满载的试验车辆进行了滑行试验,并根据试验数据对滑行阻力计算模型的运动微分方程进行了求解。滑行阻力模型计算得到的百公里油耗值与道路试验值对比表明,所建滑行阻力计算模型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2008年04期 No.391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1015 ] |[引用频次:54 ]
  • 电气系统中共用信号的设计匹配

    崔相雨;罗新闻;

    对一款装配自动空调系统的新型轿车低温起动失败情况分析发现,导致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信号受到了影响。根据对数据的分析结果,将此款新车自动空调控制器内水温信号接口电路中的接地电阻增大了1倍,同时重新标定了发动机控制系统电控单元中水温信号的处理程序,再次进行的低温起动试验获得成功。由此论述了共用信号电气设计和匹配中接口电路兼容问题的重要性。

    2008年04期 No.391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下载次数:63 ] |[引用频次:0 ]
  • 基于系统辨识的轮胎侧偏刚度二元二阶参数模型求解

    刘喜东;马建;

    以系统辨识为出发点,建立了大型客车3自由度模型,构造了前、后轮胎侧偏刚度关于侧偏角和垂直载荷的二元二阶参数模型,推导出了侧偏力和横摆力矩的三元二阶模型。运用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方法对多输入、输出系统的参数进行了递推估计,并根据试验数据对实车的轮胎侧偏刚度模型进行了求解和验证。结果表明,所使用的理论和方法具有良好的可信性和实用性。

    2008年04期 No.391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2K]
    [下载次数:322 ] |[引用频次:3 ]
  • 车辆起步过程电磁离合器模糊控制研究

    吴晓刚;王旭东;谢先平;余腾伟;

    针对装有电磁离合器的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车辆,系统地分析了电磁离合器接合阶段的特点及其对起步性能的影响。以降低起步冲击和减少离合器滑磨功为原则,采用了发动机局部恒转速接合的控制策略,并通过模糊控制算法对电磁离合器励磁电流进行控制。试验结果证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提高车辆的起步品质。

    2008年04期 No.391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3K]
    [下载次数:265 ] |[引用频次:7 ]

试验·测试

  • 在用柴油公交车燃用天然气合成油的试验研究

    胡志远;谭丕强;楼狄明;黄家良;

    对上海在用柴油公交车燃用天然气合成油和国Ⅱ柴油的经济性、动力性及烟度排放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柴油公交车燃用天然气合成油后,其燃油经济性与同路线柴油公交车燃用国Ⅱ柴油时基本相当;最大轮边功率降低约5%;加载减速法规的100%点、90%点和80%点的烟度分别降低71%、73%和63%。即天然气合成油对柴油公交车的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影响不大,且能显著改善烟度排放,完全满足上海市在用车加载减速法规的限值要求。

    2008年04期 No.391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151 ] |[引用频次:6 ]
  • 超级电容与燃料电池发动机混合动力系统测试研究

    张冰战;赵韩;张炳力;朱可;

    构建了包括混合动力系统、负载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及控制系统的超级电容与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测试平台,并对该系统进行了测试试验。测试结果表明,道路仿真软件RLS能有效模拟实际道路工况;超级电容可弥补燃料电池发动机的缺陷;CAN总线技术采集设备的使用提高了数据采集系统的可靠性。该混合动力系统测试平台为燃料电池汽车的开发提供了试验手段。

    2008年04期 No.391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下载次数:618 ] |[引用频次:12 ]
  • 汽车燃油消耗量快速测量系统研究

    刘军;姚健;高建立;穆桂脂;谢文磊;

    介绍了开式排气稀释取样系统,建立了碳平衡法汽油车油耗测量模型及测量系统,设计了用于稀释排气流量测量的锥形流量计和用于稀释排气成分浓度测量的气体分析装置。可采用变频器调节电动机的转速来实现排气流量稀释系数的自动调节,并开发了自动测试软件。与油耗仪实测结果对比表明,该系统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好,可实现在线车辆燃油消耗量的快速不解体测量。

    2008年04期 No.391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8K]
    [下载次数:260 ] |[引用频次:13 ]

材料·工艺·设备

  • 汽车用DP钢与TRIP钢的成型性能试验研究

    余海燕;高云凯;

    通过金相试验、单向拉伸试验、成型极限试验、圆筒件拉深试验,对600 MPa强度级别的DP钢和TRIP钢的基本力学性能、冲压成型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其焊接性能和碰撞吸能特性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与DP钢相比,TRIP钢具有更好的塑性以及高强度、高加工硬化能力、较好的深拉延成型性和吸能特性,而DP钢具有相对较好的焊接性能。但与常规低碳钢板不同的是,TRIP钢圆筒件最大减薄出现在法兰圆角区。

    2008年04期 No.391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8K]
    [下载次数:942 ] |[引用频次:15 ]
  • 轿车门框型材零件拉弯成型性分析

    高宏志;周贤宾;金朝海;李晓星;

    针对某轿车门框用复杂截面型材的转臂式拉弯成型,基于正交试验设计,通过有限元模拟分析了型材截面结构尺寸和工艺参数对拉弯成型性的影响规律,得知型材截面高度和弯曲半径是影响型材拉弯成型性的主要因素。通过对模拟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型材截面的结构设计原则和拉弯工艺原则,为车用型材零件的开发设计提供了参考。

    2008年04期 No.391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6K]
    [下载次数:187 ] |[引用频次:9 ]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