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计算·研究

  • 新型混联式混合动力客车动力系统分析

    王家明;郭晋晟;冒晓建;钟虎;卓斌;

    分析了新型混联式混合动力客车动力系统的结构特点和总体布置,介绍了该系统的主要控制策略。根据汽车动力学原理,计算出了该混联式混合动力客车动力系统的基本参数,并分析了该方案在中国典型城市工况下的动力性能;建立了车辆的仿真模型,计算了车辆的动力性和经济性。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案的车辆动力性较原车有一定程度提高,燃油经济性较原车有明显改善。

    2008年09期 No.396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2K]
    [下载次数:522 ] |[引用频次:32 ]
  • 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的氮氧化物排放特性

    李博;楼狄明;谭丕强;胡志远;张斌;

    研究了某直喷式柴油机分别燃用5种不同生物柴油掺混比例的混合燃料时NOx排放以及NO、NO2、N2O等氮氧化物主要组分的排放特性。结果表明,NOx排放曲线形态较为接近,低负荷时差异较小,随负荷增加,其排放差异增大;NO排放随着负荷上升而增加;NO2排放在低负荷和高负荷均较低,中间负荷最高;N2O在低负荷时有一定生成量,中高负荷N2O排放几乎为零;随生物柴油掺混比例的提高,NOx和NO排放增加幅度增大,NO2排放有所降低。

    2008年09期 No.396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4K]
    [下载次数:337 ] |[引用频次:15 ]
  •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主动回正控制

    景立群;季学武;

    在EPS系统开发过程中发现,若不进行回正控制,安装EPS系统的汽车低速行驶时转向回正不足。通过对回正力矩的分析,探讨了安装EPS系统的汽车低速行驶时转向回正不足的原因。通过对助力及回正行程中转矩信号变化规律的研究提出,以回正前保舵状态时的转矩作为回正的特征参数,确定主动回正所需要的电机电流及持续时间;以转矩信号从非零向零的转变作为判断回正状态的条件。实车试验结果表明,本方法明显改善了EPS系统的转向回正性能。

    2008年09期 No.396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866 ] |[引用频次:47 ]
  • 基于路面识别电液复合制动整车联合仿真

    张厚忠;陈辛波;

    针对四轮毂电机轮边驱动汽车具有各车轮电机制动力矩可快速准确获得、各车轮液压制动力矩与制动管路油压成线性关系的特点,开发出一种新的基于路面识别的电液复合制动整车控制算法,并利用ADAMS和MATLAB分别建立了整车机械动力学模型和整车控制模型。整车联合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算法在对开或对接路面上制动效果良好。

    2008年09期 No.396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3K]
    [下载次数:343 ] |[引用频次:6 ]
  • 双质量飞轮——四连杆-弹簧机构型扭振减振器弹性特性分析与优化设计

    李伟;史文库;龙岩;

    推导出了一种新型双质量飞轮式扭振减振器——四连杆-弹簧机构型扭振减振器的静态弹性特性和扭转刚度表达式,并对影响弹性特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根据国内某款轿车的动力传动系统参数建立了典型工况下的多自由度扭振模型,对该传动系统进行了模态分析,并利用虚拟样机技术对设计参数进行了优化。通过对五挡下采用双质量飞轮式扭振减振器和传统离合器从动盘式扭振减振器的两套整车动力传动系统在关键位置的角速度输出进行比较得知,前者比后者隔振效率提高近40%。

    2008年09期 No.396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7K]
    [下载次数:410 ] |[引用频次:30 ]
  • ZF低地板客车驱动桥齿轮、轴承受力计算与MASTA软件校核对比分析

    曲琦;孙国晖;

    以德国ZF低地板客车驱动桥为例,对螺旋锥齿轮、轮边斜齿圆柱齿轮系及轴承受力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与MASTA软件建立的驱动桥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从而总结出驱动桥齿轮及圆锥滚子轴承、圆柱止推轴承受力与校核的一整套计算方法。另外,指出了目前MASTA软件在螺旋齿轮校核中的不足。

    2008年09期 No.396 2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9K]
    [下载次数:395 ] |[引用频次:2 ]
  • 转向工况下汽车半主动悬架模糊PID控制

    陈龙;陈柏林;赵景波;牛礼民;江浩斌;

    根据汽车系统动力学原理及牛顿力学定律建立了转向工况下的半主动悬架整车数学模型,并将模糊规则控制与传统PID控制相结合,设计了基于可调阻尼减振器的汽车半主动悬架模糊PID控制器。运用Matlab7.0/Simulink6.0软件对此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控制器有效改善了汽车在转向工况下的动态性能,保持了良好的车身姿态,提高了乘坐舒适性。

    2008年09期 No.396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1K]
    [下载次数:315 ] |[引用频次:9 ]
  • ISG混合动力场地货运牵引车动力总成参数匹配与仿真

    连志伟;邓亚东;颜超;徐国卿;

    针对场地货运的特殊工况,基于MATLAB/ADVISOR平台建立了起动/发电机一体化混合动力牵引车系统。在保证整车动力性的前提下,以降低油耗为目标,对混合动力总成的发动机、电机和电池等元件进行了参数匹配设计。仿真结果表明,所选择的参数设计合理,改装后的混合动力场地货运牵引车在满足整车动力性的前提下改善了燃油经济性。

    2008年09期 No.396 35-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1K]
    [下载次数:216 ] |[引用频次:5 ]

试验·测试

  • 汽车碰撞试验中异常加速度冲击信号的分析

    杨辉;王雍;陈碧峰;郑祖丹;于峰;

    针对某型汽车在碰撞试验中多次出现的异常加速度干扰信号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经分析认为,该异常冲击信号的产生是由于牵引链条脱钩后撞击玻璃盖板边框后高速反弹敲击车辆底部刚体所致。采用侧撞小车的模拟试验对该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模拟试验测得的加速度曲线在幅值、频率、持续时间上与实车碰撞试验中的异常加速度信号非常相近,进而验证了对异常加速度信号分析的正确性。

    2008年09期 No.396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7K]
    [下载次数:404 ] |[引用频次:13 ]
  • 汽车主销倾角测量误差分析

    董宪元;刘卷苍;刘浩学;

    基于汽车主销倾角测量原理,从车轮转角测量误差角度出发,对汽车主销内倾角和主销后倾角的测量误差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车轮转角测量系统固有误差和随机误差的产生机理及变化规律;分析了主销内倾角和主销后倾角的测量误差变化规律和误差范围。经分析指出,汽车主销倾角测量误差分析对改进车轮定位检测仪器、检测方法及提高测量精度具有指导作用。

    2008年09期 No.396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下载次数:164 ] |[引用频次:2 ]
  • 基于六通道道路模拟机的重型汽车路面激励再现试验

    江浩斌;戴云;于林涛;

    利用INSTRON六通道道路模拟机对三轴式重型汽车进行了路面激励再现研究。介绍了路面激励再现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在道路信号采集与处理、试验系统频响特性识别、迭代运算及迭代质量评价等环节遇到的问题。以安徽定远汽车试验场的鱼鳞坑路面为例进行了模拟迭代试验,经过23次迭代后各测点的迭代误差均小于10%,即模拟响应与道路响应的功率谱密度基本吻合,实现了对实际路面激励的模拟。

    2008年09期 No.396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下载次数:431 ] |[引用频次:29 ]
  • 轿车轮胎噪声测试与评价方法研究

    王万英;靳晓雄;彭为;华春雷;张强;

    以某轿车作为测试平台,通过换装不同型号轮胎,在消声室转鼓上进行了滑行工况下的噪声测试。给出了评价轮胎噪声时轮胎附近、车内的测点位置。通过对不同型号轮胎各测点响度对比分析及同型号轮胎不同测点的频谱分析,提出了在整车消声室内测试与评价轮胎噪声的方法,为整车轮胎噪声的评价提供了试验依据。

    2008年09期 No.396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3K]
    [下载次数:410 ] |[引用频次:9 ]

材料·工艺·设备

  • 滚花连接装配式凸轮轴连接机理及生产新工艺

    张驰;何东野;邓春萍;聂旋;叶丹丹;

    介绍了滚花连接装配式凸轮轴的制造优势及滚花连接机理.论述了轴向滚花连接和横向滚花连接的生产方式及装配工艺,并进行了连接扭转强度试验,分析了影响两种滚花连接强度的因素。研究表明,当芯轴硬度大于凸轮时,应采用轴向滚花连接方式装配凸轮轴,反之采用横向滚花连接方式;此两种连接方式装配生产的凸轮轴,其连接扭矩均能满足凸轮轴的工作要求。

    2008年09期 No.396 53-5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3K]
    [下载次数:222 ] |[引用频次:14 ]
  • TRB轧制集成建模及成型关键技术

    杜继涛;齐从谦;甘屹;

    给出了实现连续变截面辊轧板(TRB)厚度控制的框架模型,研究了TRB轧制液压伺服系统建模控制方法,并进行了仿真分析。为进一步提高板厚形状控制精度,提出了将数学模型、人工智能和虚拟制造集成起来建模的策略,并给出了相应厚度集成控制模型。分析了基于虚拟技术的覆盖件产品开发平台和反映TRB制造过程的多层次信息模型,为TRB轧制控制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2008年09期 No.396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2K]
    [下载次数:216 ] |[引用频次:32 ]

使用·维修

  • 电喷车用空气流量传感器结构与故障检测

    曹景升;罗新闻;王鹏;

    论述了空气流量传感器计量准确性对电子控制汽油喷射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程度。以叶片(翼板)式、卡门涡旋式、热线式空气流量传感器等几种常用的传感器为例,从其结构组成、工作原理、故障检测(就车检测,动态检测)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并结合具体车型给出了判断故障的参数限值。

    2008年09期 No.396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6K]
    [下载次数:167 ] |[引用频次: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