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欣;姬鹏;詹军;
在总结中心转向区性能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建立了较完善的转向系统模型,将其嵌入到整车模型中,研究了转向系统参数对中心转向区性能的影响。通过中心转向区转向试验与仿真分析数据可知,转向系统传动比、干摩擦、刚度等特性参数直接影响驾驶员的驾驶疲劳度、驾驶路感和车辆的转向灵敏性。
2008年11期 No.398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1K] [下载次数:354 ] |[引用频次:12 ] - 邹博文;李静波;陈本林;邢春鸿;
针对天然气发动机,在建立进气空燃比均值模型的基础上,根据稳态工况下精度高、瞬态工况下响应快的控制需求,在稳态工况下设计了闭环状态观测器,保证了对进气量的精确估计;在瞬态工况下设计了进气量开环而压力闭环的状态观测器,在确保对进气量估值具有较高精度的同时提高了估计实时性。结合天然气密度补偿策略形成了基于模型的控制策略,通过台架试验对控制策略进行了验证。
2008年11期 No.398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下载次数:199 ] |[引用频次:9 ] - 刘普辉;毛务本;
基于相似性科学,介绍了汽车动力传动系统中单元特征相似性分析方法和相似性度量方法,研究了在汽车动力传动系匹配设计中如何提取相似元和相似特征并建立相似模型问题,并通过实例详述了该方法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匹配设计中的应用,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为进行汽车动力传动系匹配设计提出了一种新思路。
2008年11期 No.398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143 ] |[引用频次:3 ] - 郭晋晟;王家明;马兹林;杨林;
通过对飞轮电池能量特性的研究计算并综合考虑其使用成本,分析了其在混合动力汽车上应用的可行性。基于MATLAB/Simulink建立飞轮电池模型并仿真,根据飞轮电池的能量特性将飞轮转速限制在低能量损耗区间内。仿真结果表明,飞轮电池的能量特性适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相关储能状态参数的引入使飞轮电池的能量储存状态可以通过对飞轮瞬时转速的测量进行精确计算,从而更加有利于混合动力系统的综合控制。
2008年11期 No.398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9K] [下载次数:509 ] |[引用频次:11 ] - 朱天军;郑红艳;侯红娟;
针对重型半挂汽车列车侧倾稳定性问题,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了重型半挂汽车列车的数学模型及动力学仿真模型,并进行了转向盘阶跃转向输入下的牵引车驱动轴横向载荷转移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牵引车驱动轴为侧倾稳定性危险车轴。通过分析不同车速和车辆结构参数时牵引车驱动轴载荷转移的变化情况,得到重型半挂汽车列车侧倾稳定性与车辆主要结构参数及不同车速间的关系。
2008年11期 No.398 16-20+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0K] [下载次数:570 ] |[引用频次:19 ] - 顾灿松;邓国勇;何森东;
针对某微型车在发动机转速1 500~2 000 r/min时,空调开启导致车内存在强烈异响的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近场测量、分别运转和阶次分析等方法,确定空调开启时车内异响主要是由于空调系统高压管与车身刚性连接导致振动传递引起。通过采取高压铝管改成橡胶软管、改变高压管与车身连接方式等措施,使异响问题得到解决。
2008年11期 No.398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下载次数:616 ] |[引用频次:28 ] - 沈渡;丁渭平;杨玲敏;李建锋;资小林;张杰;
针对汽车ABS最佳滑移率控制中的控制结果最优化问题,提出了在控制算法中添加增益环节以进行修正的新方法:通过在实际滑移率和轮缸压力控制输出环节中引入增益系数,并采用响应面方法拟合增益系数和制动距离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而求出增益系数的最佳值,使系统滑移率控制的迟滞现象得到有效缓解。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了相应的仿真模型,并以富康988EXC1型轿车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2008年11期 No.398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下载次数:217 ] |[引用频次:5 ] - 郭瑞峰;钱志博;关红明;
运用概率理论和模糊集合理论,建立了产品质量等级的模糊判定和约束稳健可行域的模糊判别,将复杂的模糊概率运算又回归到常规概率计算中,建立了更符合工程实际的膜片弹簧模糊稳健优化数学模型,并以某轻型轿车单片拉式膜片弹簧离合器设计数据为例进行了计算分析和讨论。该模型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具体设定设计方案的质量水平、合格品率或优质品率,以及设定约束水平、约束概率等关键参数。
2008年11期 No.398 27-30+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9K] [下载次数:264 ] |[引用频次:6 ] - 郭占军;张为公;庞罕;
以某型8×8越野车辆为研究对象,对车辆的轮胎、悬架等关键模型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轮胎内压与轮胎刚度基本成线性关系的结论,建立了轮胎的粘弹性有限元模型;以多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车辆的8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对比分析了微分-代数方程组解法的优缺点,采用Gear算法实现了方程组的解算。实车试验与仿真结果对比表明,所建立的典型地形通过性仿真系统与实车测试有较好的吻合性。
2008年11期 No.398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3K] [下载次数:456 ] |[引用频次:15 ] - 王永珍;高青;马纯强;王国华;马宁;
喷射气流环境和热力状态参数是合理设计汽车风窗玻璃除霜系统的基本因素,二者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联关系。通过研究喷射气流出口速度、温度和环境初始温度等参数对风窗玻璃除霜的影响,分析了风窗玻璃特征点温度、平均温度、平均液相率和液态分数等除霜相变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风窗玻璃表面温度在除霜过程中存在3段变化,即急升段、解霜相变段和缓升段,各阶段分别决定了除霜效果。
2008年11期 No.398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K] [下载次数:105 ] |[引用频次:4 ] - 颜伏伍;宁予;田绍鹏;袁智军;杨晓;
根据SAE相关标准,针对某微型汽车,应用Ramsis建立了驾驶员人体模型。通过对GB95%男性驾驶员和GB5%女性驾驶员驾驶姿势、踩下加速踏板、换上1挡、换上倒挡时的舒适性分析发现,依据该微型汽车设计的人体布置参数基本满足了设计要求,GB95%男性驾驶员身材尺寸在驾驶员座椅可调尺寸范围内,GB5%女性驾驶员身材尺寸也满足设计要求。
2008年11期 No.398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464 ] |[引用频次:27 ] - 周方;朱晴;钟勇;
在进行三元催化器封装国产化开发过程中,出现载体破损现象。通过分析发动机排气温度、封装设计、排气系统异物、排气管等对载体的影响后发现,膨胀型衬垫的选择是制造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而前排气管的波纹管内壁金属编织物耐温性不足则是主要原因,其在高温、高速气流冲击下剥落融化,形成铁渣对载体进行切削,从而造成载体破损失效。采取衬垫改为非膨胀型、波纹管内壁金属编织物提高耐温等级措施后,所封装三元催化器顺利通过了台架验证。
2008年11期 No.398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5K] [下载次数:225 ] |[引用频次: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