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孔辉;付皓;丁海涛;
基于二自由度汽车动力学模型和轮胎模型,运用扩展卡尔曼滤波方法建立了汽车质心侧偏角估计器。利用汽车动力学仿真平台,通过仿真对比了线性轮胎模型和非线性轮胎模型的质心侧偏角估计结果。仿真结果表明,轮胎模型对于质心侧偏角估计精度至关重要,而采用非线性轮胎模型能显著提高质心侧偏角估计精度,估计结果能满足ESC控制的要求。
2009年04期 No.403 1-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1716 ] |[引用频次:119 ] - 邹俊;桂良进;范子杰;
在参考汽车侧面碰撞试验国家标准GB20071-2006和欧盟ECER95法规基础上,建立了以壳单元为主的整车有限元模型、移动变形壁障有限元模型和主要车载设备安装空间模型。采用LS-DYNA软件对燃料电池城市客车右侧中部、左侧中部和左侧后部3个相对较为危险位置的侧面碰撞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侧面碰撞对燃料电池城市客车主要车载设备的加速度冲击。模拟结果表明,通过加装碰撞防护装置和增加底架的横向强度,燃料电池城市客车侧撞安全性可以得到较好保证。
2009年04期 No.403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270 ] |[引用频次:9 ] - 李杰;张磊;赵旗;
根据齿轮重合度计算公式提出了增加齿顶高系数和减小压力角的齿轮降噪设计方案,建立了相应的大重合度齿轮接触有限元模型。通过对大重合度齿轮接触应力和运转噪声的研究发现,大重合度齿轮不仅性能可靠,而且传动平稳、噪声更低,宜在汽车变速器齿轮设计中推广应用。
2009年04期 No.403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552 ] |[引用频次:28 ] - 董效彬;袁兆成;卢炳武;王吉;轧浩;马家义;
运用商业软件FLUENT,基于N-S方程和标准k-ε湍流模型的CFD技术,采用SIMPLE算法,对冷却风扇进行了流场仿真计算和气动噪声数值预估。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流场仿真算法的可靠性。研究不同翼型截面得到了改进风扇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改进方案1的质量流量比原型风扇提高了4.4%~4.8%,噪声降低了2.4~4.6dB(A);改进方案2的质量流量提高了7.8%~9.2%,噪声降低了0.5~1.7dB(A)。
2009年04期 No.403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下载次数:260 ] |[引用频次:2 ] - 吴志红;吴庚泽;朱元;魏学哲;王佳元;
介绍了以Infineon公司16位高性能单片机XC164CS为控制核心、针对混合动力汽车镍氢动力电池组的电池管理系统。分别对构成电池管理系统的微控单元模块、检测模块、驱动模块及通讯模块进行了说明,从硬件设计角度进行了分析。该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动力电池组充、放电智能化控制,能够实时检测电池组的电压、电流、温度等信号,并能根据这些信号通过SOC算法估算电池组剩余电量。
2009年04期 No.403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780 ] |[引用频次:14 ] - 莫建伟;韦乐侠;
通过对玻璃实际运行轨迹与门框高度进行结构分析、求出适当的升降器理想工作平面、确定升降器厚度与安装基准面、布置升降器中位线和主臂旋转中心及选择升降器大小、布置升降器支撑中心区与玻璃质心线、布置小齿轮中心(升降器手柄轴中心)位置等,阐述了汽车玻璃升降器与整车匹配的设计要点。
2009年04期 No.403 1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8K] [下载次数:762 ] |[引用频次:25 ] - 隋海瑞;王洪禹;朱伟;朱飞白;
以某罐装车型为研究对象,基于ADMAS/CAR定制了整车各部件动力学模型与模板,采用MSC. Simdesigner for CATIA定制了驾驶室模型,并将各部件组装为虚拟样车。基于稳态回转等仿真试验验证了虚拟样车的操纵稳定性;结合实车路试结果对比了虚拟样车与实车动态特性的一致性,并基于虚拟样车研究了多种工况下车辆的行驶性能。
2009年04期 No.403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115 ] |[引用频次:1 ] - 张金磊;雷雨成;
把汽车保险杠造型特征分为主造型特征、过渡造型特征、附加造型特征及工程细节造型特征4类,分别描述了各个造型特征的建立方法、质量检验方法和工艺评价方法。实践结果证明,通过对造型特征的分类描述,不仅能详细破解各造型特征的关键因素和内在联系,还能用三维软件UG快速获得高品质的3D数模。
2009年04期 No.403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315 ] |[引用频次:5 ] - 唐因放;
建立了景逸汽车原动力总成悬置支架几何模型及有限元模型。模态分析结果表明,原支架设计的固有频率为267Hz,与发动机工作转速下的激励频率相接近,在接近共振转速下会引起较大幅度的振动。对该悬置支架提出了4种优化设计结构方案,并根据分析结果选择其中较好的方案。道路试验结果表明,经过优化后的悬置支架可使整车振动和车内噪声明显降低。
2009年04期 No.403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319 ] |[引用频次:13 ] - 潘江如;张春化;袁居安;
在一台四缸涡轮增压柴油机上进行了不同喷油提前角时燃用生物柴油、生物柴油与柴油混合燃料和柴油的动力性、燃料经济性和排放特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对于BD0和BDG25混合燃料,喷油提前角提前2°时动力性最好;对于BD100燃料,原机的喷油正时动力性最好;随喷油正时提前,3种燃料比能耗减小、碳烟排放减少、NOx排放增大;在高转速时HC和CO排放基本不变。
2009年04期 No.403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下载次数:131 ] |[引用频次: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