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中华;程秀生;
简述了液力缓速器工作原理,并给出了所研究液力缓速器台架试验得到的转子转速与制动扭矩之间关系曲线。利用Matlab软件建立了车辆恒速下坡制动模型,通过仿真对比了控制周期、充液量初始值和每个控制周期内充液量变化值等参数对恒速控制效果的影响。根据液力缓速器控制参数的仿真结果,选定各参数最佳值进行了实车道路试验。结果表明,仿真得到的恒速控制策略应用到实际控制中是有效的。
2009年11期 No.410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318 ] |[引用频次:25 ] - 高帅;周云山;安颖;刘金刚;
提出了采用支持向量机对CVT夹紧力控制阀进行质量分类的方法,并设计了相应的提取夹紧力控制阀性能特征参数的试验方案与夹紧力控制阀SVM多类分类器。利用试验得到的性能参数对SVM分类器进行训练,然后分别使用训练成熟的SVM分类器与RBF神经网络分类器对夹紧力控制阀进行质量分类。结果表明,采用SVM分类器的分类准确率明显高于RBF神经网络分类器。
2009年11期 No.410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57 ] |[引用频次:0 ] - 全力;彭桂雪;彭彦松;常辉;徐兴;
以飞思卡尔MC9S08GB60单片机为控制核心,以亚星YBL6891H型客车为试验对象,针对空气悬架系统本身的非线性特性,采用神经PID控制算法,设计了一种通过检测车身高度对空气弹簧进行充排气,进而改变弹簧刚度的客车电控空气悬架系统。根据悬架评价指标建立了电控悬架的2自由度1/4车辆模型,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悬架系统对悬架动行程、车轮动载荷及车身垂直加速度这3项汽车行驶平顺性评价指标的改善,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所设计控制策略的正确性。
2009年11期 No.410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下载次数:196 ] |[引用频次:9 ] - 宁国宝;王阳;余卓平;
根据某电动汽车的总体设计要求,提出了该类型电动汽车的液压复合制动系统前、后制动力分配和匹配原则,分析了后轮轮毂电机特性对液压复合制动系统设计的影响。以满足理想制动力分配为目标,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优化方法对该液压复合制动系统前、后制动力分配和匹配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在不同循环工况、整车质量及电机外特性情况下评估了优化结果。
2009年11期 No.410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1K] [下载次数:666 ] |[引用频次:20 ] - 迟瑞丰;胡平;侯文彬;
介绍了一种全新的车身结构概念设计系统的特点以及设计流程,阐述了该系统采用的关键技术,如设计向导用户界面、知识熔接技术、电子表格技术等。利用该系统对某款轿车进行了刚度与模态分析,通过与详细设计结果的对比可知,结果基本符合概念设计要求。利用该系统对该轿车进行了优化,证明了系统的有效性及可靠性。
2009年11期 No.410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下载次数:244 ] |[引用频次:14 ] - 熊云;钟再敏;孙泽昌;牛宇航;
论述了一种应用于电动汽车的集成式多功能车载充电器的开发与应用背景,介绍了该款充电器的主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和主要特点,并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产品设计进行了检验与优化。对样机进行了功能与性能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该款充电器具备高效和运行稳定的特点,适合车载运行。
2009年11期 No.410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9K] [下载次数:733 ] |[引用频次:14 ] - 吴晓刚;王旭东;余腾伟;谢先平;
针对自动变速车辆起步过程中电磁离合器接合的非线性控制问题,讨论了电磁离合器理想接合过程,分析了车辆起步过程冲击度与电磁离合器电流变化率的关系,提出了以节气门开度及其变化率、发动机目标转速与实际转速、发动机最低接合转速、离合器输出轴转速为主要控制参数的离合器综合控制策略。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够很好地适应起步意图,使车辆在各种工况下均能平稳迅速起步。
2009年11期 No.410 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8K] [下载次数:411 ] |[引用频次:14 ] - 付铁军;谢飞;李贺;
针对膜片弹簧的弹性特性与结构特点,对国内已有膜片弹簧数学模型进行分析,提出了以离合器膜片弹簧理想的综合性能要求作为目标函数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全新的数学模型。通过理论性能和试验验证的对比分析,证实了在新模型下得到的膜片弹簧综合性能较以往的设计方案有很大的提高。
2009年11期 No.410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下载次数:496 ] |[引用频次:10 ] - 应卓凡;藏孟炎;周涛;
基于MSC.Marc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具有复杂胎面花纹的175/65R14型子午线轮胎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Rebar单元模型模拟橡胶-帘线复合材料,采用Yeoh模型模拟超弹性橡胶材料,仿真分析轮胎从轮辋安装、充气到施加垂向载荷全过程的情况,得到轮胎在不同胎压下的径向刚度特性。通过与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仿真分析的正确性。
2009年11期 No.410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下载次数:331 ] |[引用频次:18 ] - 王灿军;管迪;
在试验基础上对某微型轿车无气囊条件下的约束系统进行优化,分析了座椅、转向盘和安全带的动态特性,提出了减小乘员伤害值的改进方案。通过台车试验证明,该微型轿车正面碰撞乘员保护达到中国法规要求,改进方案正确和有效;对于刚性很强的尺寸紧凑型微型轿车,弱化碰撞时头部接触位置的转向盘轮缘,并使用限力式安全带,可以有效降低正面碰撞头部加速度。
2009年11期 No.410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下载次数:180 ] |[引用频次:13 ] - 徐兴;陈照章;李仲兴;黄俊明;周孔亢;
研究了电控空气悬架(ECAS)充放气的过程,结合变质量充放气系统的热力学和车辆动力学理论,推导出空气悬架客车车身高度调节的数学模型;分析了高度切换中的"过充"、"过放"及振荡现象,提出了变速积分的PID/PWM高度控制策略并进行了模拟仿真。半实物台架试验验证表明,所设计控制系统能够满足高度调节要求。
2009年11期 No.410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K] [下载次数:480 ] |[引用频次: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