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学锋;
通过对世界上现有产品进行统计分析,阐述了车长与发动机排量、发动机缸径尺寸与排量、发动机缸径尺寸与发动机结构形式、发动机行程与缸径、发动机压缩比和发动机排量的统计关系。简述了凸轮轴与气门的布置特征。指出,对于任何结构型式的发动机,采用双顶置凸轮轴的布置特征占绝对优势;多点气道喷射发动机是现在市场车型的主流,但直喷加增压是技术发展方向。概述了发动机的性能特征及目前水平。
2012年03期 No.438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7K] [下载次数:165 ] |[引用频次:2 ] - 司建玉;吴光强;
基于32位微控制器MPC5604开发了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CT)控制系统。设计了换挡规律,制定了换挡控制策略、起步和换挡过程离合器及同步器执行机构的动作时序。根据DCT的结构特点及功能要求,实现了多任务控制系统,提出了基于表驱动的多任务调度方法。基于xPC560B硬件系统测试平台对所设计DCT控制系统功能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开发的控制系统工作可靠,实现了起步、换挡过程的目标控制功能。
2012年03期 No.438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K] [下载次数:241 ] |[引用频次:4 ] - 梁昌杰;秦大同;
在镍氢电池生热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混合动力汽车试验循环工况获得的充放电电流计算得到电池的生热功率,建立了电池组散热系统的散热模型。应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电池组的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仿真分析,并进行了混合动力汽车试验循环工况下镍氢电池组的温度场试验。结果表明,模拟值与试验值吻合;电池组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可满足混合动力汽车在生热、散热方面对镍氢电池的使用要求。
2012年03期 No.438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下载次数:201 ] |[引用频次:0 ] - 倪计民;解难;杜倩颖;石秀勇;孔正国;
针对某乘用车消声器在发动机转速1 500~3 000 r/min范围内尾管噪声偏大的问题,应用GT-Power软件建立发动机及排气系统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试验验证。应用DoE方法找到了对消声器性能影响较大的参数,建立了消声器性能综合评价体系。依据运行工况及指标的重要程度为各转速下的评价指标设计了相应的权重,通过多目标优化计算得到了最优化的消声器结构参数。优化后消声器的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发动机转速1 500~3 000 r/min范围内,尾管总噪声和2阶噪声有较大程度上的降低。
2012年03期 No.438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下载次数:282 ] |[引用频次:18 ] - 王宣锋;段守林;蒋帅;王正凯;
建立了一种双级制动踏板机构的运动性能、力传动性能和人机工程学分析模型,并根据此模型对两种轿车双级踏板机构性能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将双级踏板机构力传动比等效转化为单级踏板机构的计算方法。研究了制动过程中人体各关节运动角的变化,并依据此参数对踏板机构人机工程学进行评价。提出了双级踏板机构初始位置的设计方法,可保证制动踏板实际使用的最大行程点位于踏板总设计行程的中间位置,此时制动踏板比可达最大值。
2012年03期 No.438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K] [下载次数:141 ] |[引用频次:0 ] - 黄阔;蒋升龙;袁兆成;
在分析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形式及几种油气分离器结构特点的基础上,确定了曲轴箱通风系统的设计方案:滤网油气过滤+旋风式油气分离器+PCV控制阀。在发动机机油量为标准值、最小值、最大值增加20%工况下,进行了全负荷曲轴箱通风试验。结果表明,所开发的曲轴箱通风系统在活塞窜气量增加1倍时,油气分离器和PCV控制阀之间无可见油流,曲轴箱漏气量和曲轴箱压力符合评价指标要求,提高了油气分离效率。
2012年03期 No.438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下载次数:467 ] |[引用频次:28 ] - 李文;刘钢;刘旌扬;
结合海马A平台车系在C-NCAP中的表现,同时考虑侧面碰撞胸部及腹部的得分状况,合理运用计算机仿真手段对侧面耐撞性能进行优化设计,使该平台车型在C-NCAP碰撞标准四星的基础上提升到C-NCAP五星,同时更大程度缩短了产品研发周期。
2012年03期 No.438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下载次数:160 ] |[引用频次: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