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丽;朱西产;王晶晶;马志雄;
针对某车型建立了MADYMO车体模型和膝部气囊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利用该模型对安装与未安装膝部气囊情况下假人的运动响应和伤害值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了膝部气囊在正面碰撞中对假人各部位的影响。根据仿真结果,通过正交试验对初步设计的膝部气囊进行了优化设计,优化后WIC值减小了3.39%,表明膝部气囊对下肢的保护性能得到很大提升。
2014年01期 No.460 1-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1K] [下载次数:192 ] |[引用频次:15 ] - 陈静;陈晓梅;魏德永;
对重型车传动轴总成进行固有模态有限元分析,得到传动轴总成在中间支撑设计刚度下的各阶振动固有频率。通过模态试验测试与仿真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有限元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并针对模态结果进行隔振分析,论证中间支撑设计刚度合理性。同时总结出中间支撑各向刚度优化设计流程方法,为中间支撑刚度的设计、支架结构强度设计提供依据。
2014年01期 No.460 7-1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4K] [下载次数:570 ] |[引用频次:19 ] - 李儒龙;张春娇;沈波;丁济凡;陈卫方;
针对某自主品牌自动挡车型出现的制动前窜故障,采用CAN网关、发动机ECU参数标定等技术手段对故障原因进行全面分析,发现引起该故障的主要原因为ECU与TCU的扭矩匹配问题。据此对ECU的部分扭矩控制参数进行更改和优化,同时对TCU的相关控制策略进行更改。对优化后的车辆在城市道路和高原环境中进行大量实车验证,结果表明,优化方案能有效解决制动前窜故障,且不会造成其他不良影响。
2014年01期 No.460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下载次数:56 ] |[引用频次:2 ] - 陈柏松;邹波;郭春杰;张俊荣;夏勇;谢端康;
采用ADAMS软件建立驾驶室及其悬置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驾驶室悬置橡胶衬套的刚度进行匹配设计,解决了驾驶室前悬橡胶衬套的轴向受力问题。同时,采用FEA分析方法对衬套进行结构优化。通过对比优化前、后的橡胶衬套对驾驶室悬置系统减振效果及衬套的疲劳寿命,验证了新结构衬套的优异性。
2014年01期 No.460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228 ] |[引用频次:1 ] - 姜晓辉;胡勇;王利双;王磊;
在低速时,传统磁电式轮速传感器由于信号弱,使得ABS轮速信号精度差,ABS能够获得的最低轮速值也较大。在分析磁电式轮速传感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轮速信号处理电路,其结合动态迟滞电压的软件处理算法,提高了低速时轮速信号的准确性,并且使ABS获得的最低轮速值更小。
2014年01期 No.460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下载次数:230 ] |[引用频次:7 ]
- 黄海圣;魏名山;彭发展;张虹;李丽;
利用电动汽车热泵空调试验系统,测试了热泵空调系统制热模式从启动至稳定过程中,不同环境温度及压缩机转速下系统高压侧压力、低压侧压力、压缩机出口温度、车外换热器进口温度、车室内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并分析了环境温度及压缩机转速对电动汽车热泵空调制热模式启动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环境温度越低,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未启动时平衡压力越低,启动后达到稳定状态的时间越长,热泵空调系统制热量越低;压缩机转速越高,系统达到稳定状态的时间越短,热泵空调系统制热量越高。
2014年01期 No.460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K] [下载次数:590 ] |[引用频次:19 ] - 江丽君;贺锦鹏;刘卫国;朱西产;马志雄;
根据国外已提出的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测试场景,对适用于我国汽车行驶工况的AEB测试场景进行了研究。采用行驶记录仪采集了汽车实际行驶危险工况并进行了统计分析,利用驾驶员反映时间确定了危险开始时刻,从而获得相应的AEB测试场景参数,并依此建立完整的测试场景仿真模型,得到了符合我国城市道路交通情况的AEB测试场景。
2014年01期 No.460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6K] [下载次数:1212 ] |[引用频次:58 ] - 唐斌;宋海兵;江浩斌;徐哲;
提出了一种组合阀式旁通流量控制的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ECHPS),该ECHPS具有随车速变化的可变助力特性。设计了ECHPS控制器,运用Multisim软件对控制器硬件电路进行了仿真分析,最后通过台架试验对控制器及ECHPS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控制器性能稳定可靠,ECHPS助力特性随车速变化明显,既保证了重型商用车的低速转向轻便性,又改善了中高速行驶时的转向盘路感,提高了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安全性。
2014年01期 No.460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8K] [下载次数:94 ] |[引用频次:2 ]
- 邹永湘;倪计民;张栋;石秀勇;陈泓;
以某款增压柴油机为原型,利用BOOST软件建立原机一维流动过程模型并进行标定,在此基础上建立带高压循环EGR系统的柴油机模型,运用DoE技术对文丘里管式高压循环EGR系统进行优化,获得最佳结构设计方案。模拟计算显示,优化EGR系统后,新鲜空气进气量提升1%~4%,EGR率绝对值提升1%~3%。
2014年01期 No.460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1K] [下载次数:120 ] |[引用频次:0 ] - 柳国立;韩俊楠;桃春生;贺占忠;谭昭波;
从燃油经济性及可靠性两方面详细研究了匹配低粘度润滑油对CA4GA5发动机整机的影响。燃油经济性主要通过台架反拖测量摩擦功及整车NEDC循环试验进行评价,通过验证证明采用低粘度润滑油具备1%~2%的节油空间;通过对整机性能、润滑油压力、漏气量、润滑油消耗量及轴承磨损等进行评价,用于确定采用低粘度润滑油对整机可靠性的影响。
2014年01期 No.460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下载次数:390 ] |[引用频次:28 ] - 楼狄明;阚泽超;胡志远;谭丕强;
以帕萨特柴油乘用车为试验样车,使用排气颗粒数量及粒径分析仪,研究燃用国Ⅳ纯柴油、纯生物柴油,以及生物体积比分别为5%、10%、20%和50%的柴油―生物柴油混合燃料的颗粒排放特性。结果表明,不同车速下,颗粒物数量及质量排放因子随车速的增加而增加;当车速在60km/h及以上时,颗粒物数量排放因子随生物柴油掺混比例的增加而迅速变大;减速时,颗粒物数量排放因子先出现一个波峰,然后下降;随生物柴油掺混比例的增加,聚集态颗粒物数量排放下降,核态颗粒物数量排放上升,且峰值向减小粒径方向移动。
2014年01期 No.460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8K] [下载次数:199 ] |[引用频次:1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