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响;曹正林;魏文广;刘再生;宋双贺;
为实现某中型越野车的轻量化和高可靠性,探讨了越野车疲劳载荷谱测试方法,并结合载荷谱的浓缩编辑技术建立了完整的越野车零部件开发载荷谱数据库,为该越野车驱动桥总成开发提供了真实的载荷输入条件,并得到了越野车驱动桥疲劳强度校核与道路耐久性试验考核一致的结果。通过载荷谱技术的应用,新结构越野车驱动桥顺利通过了整车可靠性道路试验。
2014年05期 No.464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258 ] |[引用频次:8 ] - 黄国海;张毅天;谢志清;吴川永;李泽状;
采用GT-Power软件对8种方案下的排气系统声学性能进行分析并与原结构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对消声器内部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仿真和试验测试结果都表明,通过优化消声器内部结构能有效降低排气背压,降低整车油耗,并能改善排气尾管口噪声和整车通过噪声,提升整车NVH性能。
2014年05期 No.464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337 ] |[引用频次:9 ] - 张建振;吴晓涛;刘兆英;常连霞;朱明;
以节能减排为目的,以平衡悬架支架为研究对象进行轻量化设计。运用面向制造与装配的方法,借助铸造模拟MAGMA和结构优化及分析工具(OPTISTRUCT、ABAQUS)进行设计,使产品质量减轻40%,安全系数提高25%,成本降低5%。经台架试验验证了该轻量化方法的可行性,同时产品质量得到改善,开发周期也相应缩短。
2014年05期 No.464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148 ] |[引用频次:4 ] - 高尚;孔祥瑞;郭万富;巨建辉;高铁石;
针对某轻型载货汽车转向盘异常振动问题,结合轮毂与制动鼓总成动平衡试验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轮毂与制动鼓总成不平衡量超出技术要求是导致样车转向盘异常振动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控制轮毂与制动鼓不平衡量,使样车的转向盘异常振动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总结了解决此类转向盘异常振动问题的步骤,规范了类似转向盘异常振动问题的处理方法。
2014年05期 No.464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72 ] |[引用频次:0 ]
- 王其东;梅雪晴;王金波;
运用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和Matlab进行的整车联合仿真结果表明,半主动悬架系统能有效提高车辆的平顺性。通过获取下摆臂的载荷时间历程,结合有限元应力分析结果,在MSC.Fatigue软件中进行下摆臂疲劳寿命计算,得到了其疲劳寿命分布和危险点的寿命值。实车台架试验表明,试验结果与仿真计算结果基本一致。
2014年05期 No.464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135 ] |[引用频次:2 ] - 张一京;王文源;王陶;袁刘凯;张汤赟;王良模;
运用有限元和多体动力学方法,对车辆前、后悬架和车架进行了柔性化处理,分别建立某越野车的刚体、刚柔耦合模型以及仿真路面,进行了整车平顺性仿真和实车道路试验。结果表明,在脉冲路面,刚柔耦合模型中悬架、车架柔性体的变形会导致振动加速度曲线两波峰间的波动变化减小,而刚体模型衰减幅度较大;在C级随机路面,刚柔耦合模型的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大于刚体模型数值,更接近道路试验值。
2014年05期 No.464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193 ] |[引用频次:4 ] - 刘功文;郝志勇;张庆辉;郑康;王连生;
综合考虑轴承支承刚度、轴段摩擦状况、曲轴转速波动及缸内爆发压力的影响,建立某凸轮轴动力学模型。基于该模型进行凸轮轴三维瞬态动力学及疲劳安全分析,结果显示凸轮轴最大应力点出现在第1缸轴段的圆角位置,最小疲劳安全系数为3.094。将原瞬态动力学模型的计算结果与不考虑曲轴转速波动时的结果进行比较表明,转速波动的存在可以改变凸轮轴瞬态的动力学状态,在气门全开位置时最大应力点峰值普遍偏小且发动机基频第2阶次对该处应力幅值影响较大。
2014年05期 No.464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272 ] |[引用频次:14 ] - 肖文颖;
介绍了整车纵向动力学的建模方法和换挡策略计算方法。通过仿真分析城市工况下各挡位的燃油消耗率,并从整车经济性角度对换挡曲线进行优化。针对城市工况下油门开度反复变化导致的频繁换挡现象,采用基于人工经验的模糊修正方法,根据油门开度变化率对换挡曲线进行修正。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降低频繁换挡次数,提高整车在城市工况下的驾驶性。
2014年05期 No.464 30-3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161 ] |[引用频次:5 ]
- 吴昊;李一鸣;付成伟;韩炜;
以某六缸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为研究对象,基于Aglient(安捷伦)测控设备和Visual C++6.0、Dreamwaver两款编程软件,结合SCPI指令对电控单元测试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部分进行设计。该测试系统通过测控设备仿真汽车发动机上各路传感器信号,电子控制单元接收到传感器信号后进行数据处理并传送到上位机,经上位机的检测处理判断电子控制单元是否返回正确数据,从而达到检测汽车电子控制单元是否符合标准的目的。该测试系统缩短了ECU的检测时间,提高了测试效率,并可对动态数据进行实时监测。
2014年05期 No.464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198 ] |[引用频次:10 ] - 邢忠文;赵栋;雷呈喜;
为实现对汽车覆盖件刚度的自动化测量,提出一种基于VC++上位机和PLC下位机的测控方法。该方法通过对PLC进行梯形图编写,实现下位机对刚度测量设备的操作控制,通过C++语言编写计算机端的VC++上位机软件与PLC进行串行通信,最终实现对汽车覆盖件刚度测量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测试试验表明,该测量控制方法方便有效,测试结果能准确反映汽车覆盖件刚度特性。
2014年05期 No.464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90 ] |[引用频次:2 ] - 张树培;黄璇;王国林;李孟良;张玮;
针对再生制动时的能量关系,提出一种基于多元统计学概率分布理论的模态工况制定方法。对北京和天津城市道路工况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并建立了北京和天津城市再生制动模态工况。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北京和天津城市再生制动模态工况有效,与NEDC工况相比其结果更接近实车行驶工况,对于其他城市再生制动模态工况的制定具有参考价值。
2014年05期 No.464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104 ] |[引用频次:3 ]
- 黄开胜;张尧;马晗清;欧阳倩瑜;
采用AVL Boost结合Matlab Simulink搭建包含发动机数据、DOC和DPF排放后处理系统及DPF再生控制策略的综合仿真模型,并为了使控制更加精确,基于DOC和DPF的数学模型设计了控制策略。经过台架试验验证,该综合仿真模型能较好反映DPF再生状况。基于该模型对再生开始判断条件、再生结束时机、再生中断处理等策略进行了优化。
2014年05期 No.464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377 ] |[引用频次:16 ] - 张正兴;赵文辅;李科;刘悦锋;李立超;
介绍了基于PID控制原理的柴油机闭环EGR控制策略;探讨比例系数P、积分系数I对EGR系统稳定性和响应性的影响,提出不同工况下PI参数的整定原则;在欧洲稳态试验循环NOx排放水平一致的前提下,对比分别采用开环、闭环控制策略控制EGR开度时,不同转速加速工况下发动机烟度排放、加速性能的区别。结果表明,采用闭环控制EGR系统时,发动机的瞬态工况烟度排放和加速性能都明显优于开环控制系统。
2014年05期 No.464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239 ] |[引用频次:11 ] - 潘江如;张春化;鲁亚云;
研究了进气温度、过量空气系数和发动机转速对乙醇HCCI燃烧稳定性和循环变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进气温度的升高,循环变动变小,最高燃烧压力的分布较为集中;随着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大,循环变动变大,最高燃烧压力的分布较为分散;随着转速的增大,循环变动变小,最高燃烧压力的平均值变大,最高燃烧压力分布集中。对于乙醇燃料,进气温度为160℃、过量空气系数为2时,1 200r/min是较优的转速。
2014年05期 No.464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下载次数:87 ] |[引用频次: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