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国栋;王明正;
针对载货汽车传动系统异响现象进行分析,确定该现象为传动系统扭转共振造成的。采用常用措施进行故障排除未彻底解决问题。从理论计算出发,利用AMESim软件模拟分析引起传动系统扭转共振的因素,确定改进方向;优化离合器扭转减振器刚度特性。通过实车验证证明该优化措施有效,异响现象消失,传动系统扭转共振问题消除。
2015年07期 No.478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6K] [下载次数:187 ] |[引用频次:4 ] - 袁侠义;彭丽娟;陈林;林铁平;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CCM+对某汽车前端结构进行了参数化分析。通过提高冷却气流利用率和改善发动机舱内部气流流动,寻找到兼顾前端模块冷却流量和整车气动阻力要求的最优前端参数。经气动风洞试验和热环境风洞试验验证表明,该优化结果可行。指出,运用CFD分析优化可以在汽车设计前期介入,通过对比不同方案提升整车的综合性能。
2015年07期 No.478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0K] [下载次数:256 ] |[引用频次:17 ] - 杨祥利;井广红;沈磊;尹春华;宣晨阳;
针对某新开发的载货汽车试制样车操纵稳定性能指标低于设计目标问题,应用ADAMS软件建立了其动力学模型,对其操纵稳定性能进行仿真分析。结合主观评价试验,建立了参数化板簧模型,利用相关性分析技术对板簧弧高等参数进行调校。试验结果表明,调校后该车操纵稳定性能指标有较大提升,达到了高端载货汽车的设计要求。
2015年07期 No.478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1K] [下载次数:124 ] |[引用频次:0 ] - 李铁柱;鲁后国;阚洪贵;
针对某车辆座椅在C-NCAP鞭打试验中颈部保护性能较差的问题,通过对人体头、颈部受力分析确定了改进方向,主要集中在座椅靠背刚度、头枕刚度和头后间隙等方面。建立了该座椅的鞭打仿真模型并进行了验证。基于该仿真模型对改进方案进行验证表明,改进方案可行。进行了改进座椅样件试制,其座椅鞭打试验结果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
2015年07期 No.478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0K] [下载次数:198 ] |[引用频次:7 ]
- 黄斌;吴森;付翔;杨国超;
以装备电驱动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的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为研究对象,将换挡控制过程分为5个阶段,分析各阶段的换挡影响因素,阐述各阶段的控制方法。通过ADAMS软件对换挡过程控制方法进行仿真,搭建换挡动力学模型,并通过台架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文中所述换挡控制方法可行,整个换挡过程性能指标满足设计要求,且达到了较高的换挡品质。
2015年07期 No.478 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4K] [下载次数:324 ] |[引用频次:12 ] - 赵新杰;蔡忆昔;王静;李小华;张纯;
针对大功率发光二极管(LED)对结点温度要求控制严格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导热板+热沉的散热技术来满足LED前照灯散热封装的方法。利用恒温箱模拟车灯所处发动机舱的环境温度,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方法研究了芯片结点温度随环境温度、导热板长度、散热器倾斜角度、芯片封装深度变化的规律。试验值与数值模拟值基本吻合。
2015年07期 No.478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6K] [下载次数:120 ] |[引用频次:1 ] - 何云峰;潘宇;何志兵;葛友刚;何煜;
扭转梁悬架由于自身结构的受力特点,极易出现部件断裂和焊缝疲劳开裂的风险。以某款商用车的扭转梁悬架后桥总成为分析对象,通过理论分析获得悬架在3种典型极限工况下的轮胎力边界条件,并利用有限元法和电测试验分别对其结构强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限元计算值与电测试验值误差范围均在20%以内,说明本文所建有限元模型有效,结果分析可靠。
2015年07期 No.478 29-3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7K] [下载次数:177 ] |[引用频次:5 ] - 王顺利;凌晨;席军强;
为探究同步器同步过程中摩擦锥面间摩擦因数变化对其工作性能的影响,对同步器的工作过程进行了台架试验。结果表明,该摩擦因数并非维持恒定值,其随转速差变化而变化的趋势可以用指数函数很好的拟合。根据台架试验结果,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搭建了同步器同步过程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并通过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的对比,证明考虑摩擦因数变化的仿真模型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同步过程的真实情况,有利于同步器各工作参数的精确计算。
2015年07期 No.478 32-3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7K] [下载次数:176 ] |[引用频次:11 ] - 李炳男;崔亚男;杨中华;梁涛;
以某1.5T发动机开发过程中两款凸轮轴选型试验结果为基础,结合理论计算,分别对比不同排气凸轮轴包角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结合排气过程中的排气量模拟计算,对比分析两种排气凸轮型线在低速和高速时的换气过程。结果表明,排气凸轮轴包角越大,充气效率越高,高速段性能越好,但相应低速段废气回流越严重,不利于低速性能;随着转速/流量的增加,亚临界状态下的排气量比重明显增加。
2015年07期 No.478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5K] [下载次数:70 ] |[引用频次: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