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道高;张志龙;蒋统;潘之杰;肖怀阳;
将转向梯形简化为平面连杆机构,建立包含车身侧倾、横摆、侧偏及右前轮转角的4自由度车辆转向行驶系统数学模型,并采用数值方法对转向梯形运动副双间隙参数变化时样车质心侧偏角的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运动副间隙增大,汽车蛇形运动的单周期区域减小,倍周期区域消失,混沌区域增加;理论上找到间隙r<1.0 mm区间时汽车蛇形工况失稳区间较小。
2015年10期 No.481 19-2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4K] [下载次数:149 ] |[引用频次:4 ] - 张允;侯丽华;毕铭轩;梁春辉;
针对并联混合动力汽车在发动机和电动机工作状态切换过程中非线性动力耦合系统工作状态所具有的混沌特征,提出了基于混沌神经网络的混合动力汽车状态切换协调控制策略。建立了协调控制总体模型构架,设计了混沌神经网络工作状态识别器,并通过试验对该识别器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搭建了协调控制系统整车控制模型,针对协调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控制策略能够有效提高整车动力性、燃油经济性与SOC平衡性,实现了对状态切换过程的协调控制。
2015年10期 No.481 2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5K] [下载次数:189 ] |[引用频次:10 ] - 武福;杨喜娟;裴明高;黎少东;冯敏;
针对车辆液力缓速器的制动力矩数学模型与实际输出力矩存在较大偏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可以逼近实际输出制动力矩特性曲线的液力缓速器制动力矩模型,并建立了液力缓速器的神经网络PWM控制系统。通过试验对比了基于数学模型和基于神经网络模型对实际制动力矩曲线的逼近效果,结果表明,基于神经网络的液力缓速器输出力矩能更好地逼近实际的制动力矩特性曲线,即基于神经网络的液力缓速器制动力矩模型更有效。
2015年10期 No.481 32-34+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1K] [下载次数:130 ] |[引用频次:6 ] - 简英杰;徐赟;邱笑寅;李楠;
对某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制动真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结合混合动力汽车动力输出工况进行了负压制动助力的策略调整,根据电子真空泵的工作特性制定了高原工作方案,并针对典型工况进行了整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针对影响因素进行策略调整后,该混合动力汽车高原真空度水平有效改善并能满足高原制动的性能要求。
2015年10期 No.481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6K] [下载次数:232 ] |[引用频次:3 ] - 董素荣;熊春友;林春成;刘楠;王航;刘瑞林;
为研究压气机蜗壳结构参数对离心式压气机性能的影响而设计了两款不同面径比的压气机蜗壳,并在增压器性能试验台上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匹配Ⅰ型蜗壳的压气机相比,匹配Ⅱ型蜗壳的压气机增压比、流量和绝热效率均提高:不同转速下,最大增压比提高1.44%~3.86%,最大流量增加3.85%~10.71%,且高转速下增幅明显;压气机最高效率由72%提高到74%;压气机喘振线更加平滑,无明显拐点,低转速下喘振线向大流量方向偏移量较少,而高转速下与之相反。
2015年10期 No.481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7K] [下载次数:265 ] |[引用频次: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