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杭哲;刘斌;刘枫;
针对自动换道系统中最小安全距离模型的构建,分别提出了弯道工况下具有代表意义的最小安全距离模型和基于车辆极限运动关系的最小安全距离模型,建立相应模型进行分析,并以红旗H7轿车仿真模型为基础,对所提出的模型进行了对比,得出基于弯道的最小安全距离模型的潜在事故风险较极限运动关系模型高,但后者换道的次数明显少于前者,自动驾驶车辆行驶效率降低,可能导致用户对自动驾驶功能的体验较差。
2018年10期 No.517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8K] [下载次数:651 ] |[引用频次:25 ] - 李丰军;
伴随以互联、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汽车智能网联技术正成为全球发展的热点。中国一汽是国内最早开展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的汽车企业之一,2011年,具备L3级无人驾驶功能的红旗轿车即开展了实际道路测试,实现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新的技术突破。目前,中国一汽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领域已实现了深厚的技术积累,为此,《汽车技术》特邀请中国一汽研发总院副院长、智能网联开发院院长李丰军及其带领的研发团队介绍中国一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发展规划和创新实践,形成了"中国一汽红旗智能网联创新技术"专题。
2018年10期 No.517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6K] [下载次数:317 ] |[引用频次:4 ] - 黄海洋;张建;王宇;王御;刘金波;
为在嵌入式控制器开发环境下提高智能车辆的路径跟踪精度,采用车辆动力学模型和多点道路预瞄模型,以预瞄窗口内的跟踪偏差为目标函数,结合LQR最优控制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点预瞄最优控制路径跟踪控制方法。针对实车应用,通过离线计算最优增益的方法,提高算法实时性。在仿真及红旗H7实车环境下进行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在保证跟踪精度的同时具有良好的算法实时性。
2018年10期 No.517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4K] [下载次数:1351 ] |[引用频次:75 ] - 吴振昕;何云廷;于立娇;付雷;陈盼;
开展了基于大数据识别驾驶员驾驶风格的方法,建立驾驶风格识别数据库,包含80名驾驶员并覆盖不同性别、年龄、驾龄、驾驶习惯等属性,从数据库中提取能够反映驾驶风格的工况,包括换道、转弯、跟车等7种工况总计万余条工况数据,最后利用K均值聚类方法和D-S证据理论决策融合方法进行聚类分析,训练并测试了驾驶风格识别模型。经过验证,所提出的驾驶风格识别方法查准率达到80%。
2018年10期 No.517 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7K] [下载次数:1051 ] |[引用频次:42 ] - 郑磊;刘涛;王宇;蒋鑫;王新竹;
对智能车场景建模及仿真应用进行了研究,对用于智能车开发和测试的交通场景进行了定义,并提出了搭建场景的框架,设计了仿真场景搭建流程以便规范和快速搭建智能车测试场景,在此基础上集成了车辆模型和控制算法,实现了场景模型、车辆模型和控制模型的联合仿真。
2018年10期 No.517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1K] [下载次数:486 ] |[引用频次:8 ] - 黄胜龙;赵德银;周时莹;张东波;许中芳;
随着车辆智能化与网联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整车控制器(VCU)和智能控制终端(ICU)逐渐成为车辆控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系统。本文基于硬件在环虚拟仿真技术,根据整车智能远程控制的测试需求,提出一种满足ICU和VCU及两个控制器交互功能及故障诊断测试要求的创新型设备的硬件设计方案。并结合整车HIL仿真系统,应用自动化测试技术,验证智能远程控制与整车控制器在整车电子电气工作环境中的功能控制与协同效果。在车辆各种仿真场景下,验证智能远程控制的正确性、故障诊断及失效模式。
2018年10期 No.517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8K] [下载次数:316 ] |[引用频次:6 ] - 郭天娇;林杰;周时莹;张东波;王建国;
简述红旗网联通信终端T-BOX的工作原理,基于相关标准理顺测试内容,利用射频仪表和NI板卡搭建HIL测试环境,进行红旗某车型T-BOX控制器的性能和功能测试,提交产品缺陷测试报告并分析缺陷改进措施。通过半自动化测试设备和共平台复用策略,增加产品测试的深度和广度,为整车网联通信生态圈的评价和验证提供支撑,确保产品符合设计要求和用户需求。
2018年10期 No.517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1K] [下载次数:97 ] |[引用频次:0 ] - 王栋梁;汤利顺;陈博;柳旭;刘闯;
为满足智能网联汽车快速迭代的需求,提出一种安全、方便、可靠的整车OTA解决方案。通过建立云服务器端和车辆客户端之间的数据通路,使用差分算法、安全方案、回滚重刷机制、车辆条件判断等关键技术,实现了整车Ethernet/CAN/LIN混合电子电气架构的所有节点ECU的升级更新,经台架试验测试验证了该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2018年10期 No.517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3K] [下载次数:1307 ] |[引用频次:51 ]
- 陈鑫;薛剑波;
为解决基于规则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能量管理策略必须保留混合动力系统容量冗余以应对不可预测的驾驶员行为,从而影响系统效率的问题,研究了基于优化的智能交通系统(ITS)能量管理和经济行驶算法,利用ITS提供的信息对高压电池的充、放电以及发动机的起动和关闭进行控制,利用上海市行驶工况数据进行了仿真,表明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2018年10期 No.517 3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8K] [下载次数:265 ] |[引用频次:1 ] - 田宁;刘明涛;陈涛;王江涛;肖文涛;
为满足近阶段油耗法规的要求,进行了东风1.4 L增压直喷汽油发动机(简称14TD)的开发,针对该发动机的直喷燃烧系统开发、涡轮增压器的匹配、NVH开发和标定开发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论述。通过设计、仿真、试验相结合的开发方式,解决了增压直喷发动机特有的燃油湿壁、喷油系统噪声、颗粒物排放超标等重点问题,最终达到了14TD发动机的所有设计目标。
2018年10期 No.517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3K] [下载次数:199 ] |[引用频次:1 ] - 张胜;李治龙;赵文伯;吴志军;李理光;
基于同步辐射X射线CT技术,获得2支柴油机喷嘴的精准三维结构模型,并测得喷孔内部的结构尺寸,利用CFD软件分析喷嘴内部结构参数以及不同的射流参数对喷嘴内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入口圆角半径是影响空穴分布的重要结构参数,圆角半径过大,会造成燃油速度突变减弱,从而抑制空穴现象。加工误差和喷孔位置的不同导致多孔喷嘴的不同喷孔内流特性存在差异,射流参数的不同也会对喷孔的内流特性产生明显影响。
2018年10期 No.517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8K] [下载次数:179 ] |[引用频次:2 ] - 冯海涛;李光磊;曲函师;姜思君;陈俊杰;
为解决中国北方地区冬季低温条件下汽油机颗粒捕集器(GPF)吸水导致结冰堵塞的问题,针对低地板和紧耦合两种布置形式,通过设定不同的发动机起动温度、起动运行时间及起动运转次数对GPF结冰堵塞进行定性判断,对水分累计量和吸水效率进行定量分析,并对GPF内部温度场模型的建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优化标定数据可缓解冰堵风险,紧耦合布置形式是GPF冰堵的最终解决方案。
2018年10期 No.517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4K] [下载次数:215 ] |[引用频次:1 ] - 袁正萍;杨少刚;郝奕;陈钊;曹源;
以某商用车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发动机动力总成隔声罩方案设计,利用Actran软件作为仿真平台,分别建立了车外噪声原车仿真模型和各设计方案的隔声降噪仿真模型,实现了不同结构、吸声材料及厚度的动力总成隔声罩对车外噪声的影响仿真分析,并得出最优隔声罩方案,为车外噪声隔声降噪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2018年10期 No.517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4K] [下载次数:251 ] |[引用频次: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