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汽车技术专题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微孔层CFD模型研究

    何煜祥;陈会翠;章桐;裴普成;

    为了建立含微孔层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三维流体模型,利用多组分扩散方程与气液两相流方程进行数值计算,重点研究了稳态条件下的组分参数与水分布,以及阴极空气过量系数对燃料电池输出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氢气、氧气、水分与局部电流等参数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受燃料电池多层结构的影响明显,空气过量系数的增大可以提升燃料电池的输出性能。仿真结果中燃料电池的极化曲线表明了模型的有效性,液态水的分布证明了在燃料电池仿真建模中考虑微孔层模型的必要性。

    2019年01期 No.520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3K]
    [下载次数:762 ] |[引用频次:2 ]
  • 一种用于燃料电池含水量诊断的新型压力降模型

    单希壮;杨月华;马天才;杨彦博;林维康;

    为优化基于压力降的含水量诊断方法中的压力降基准,构建了一种燃料电池阳极侧单相流压力降模型,在建模过程中采用童景山的粘度计算方法以提高压力降模型的精度,同时该模型通过电流与气体流量解耦的方式扩大了压力降方法的应用范围。通过试验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不同进气压力、输出电流与工作温度的条件下,试验数据与模型仿真结果基本吻合,仅在高温条件下,试验数据与仿真结果出现了较大误差。

    2019年01期 No.520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7K]
    [下载次数:340 ] |[引用频次:2 ]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带载吹扫仿真

    肖成乾;高源;章桐;

    为解决车载燃料电池停机后因气道中残留氢气而在一段时间内维持开路电压状态的问题,基于GAMBIT建立了燃料电池三维模型,利用FLUENT对其进行带载吹扫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燃料电池的水分布集中在其后半部分,且含水量随吹扫流量和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在吹扫流量达到正常进气流量量级的情况下,前30 s的吹扫除水效率最高;第30~80 s的吹扫效率稍微下降,但保证了更好的吹扫效果;在吹扫时间和吹扫流量有一定效果的情况下,吹扫时间对除水效果的影响大于吹扫流量。

    2019年01期 No.520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0K]
    [下载次数:355 ] |[引用频次:2 ]
  • 插电式燃料电池汽车能量管理在线优化控制策略研究

    应天杏;杨林;袁静妮;孔凡敏;周奕;

    针对插电式燃料电池汽车(PFCHV)能量在线优化控制问题,提出了基于功率预测参考SOC线性轨迹的整车控制策略。采用基于行驶全程的SOC参考轨迹、基于短程功率需求预测的在线控制以及实时优化的自适应控制策略,实现全程-短程-实时3个时空尺度相融合的联合优化。对不同工况的测试表明,所提控制策略相较于动态规划算法,百公里等效氢耗平均偏差为3.68%,并将计算时间由8.2 h缩短到9 ms。

    2019年01期 No.520 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4K]
    [下载次数:564 ] |[引用频次:9 ]
  • 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测试平台的设计与验证

    柴华;章桐;陈觉晓;高海宇;

    为实现燃料电池汽车(FCV)动力系统及其关键部件的开发和产品化综合测试,设计了FCV动力系统的分布式多任务动态测试平台,实现车辆运行环境、道路振动适应性和动态道路阻力的模拟,基于功能特性和冗余需求设计了测试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功能,采用XiL技术设计验证过程和测试用例。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论证了测试平台的有效性和先进性,并验证了FCV动力总成领域大型多层测试平台的设计方法。

    2019年01期 No.520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9K]
    [下载次数:737 ] |[引用频次:6 ]

  • 《汽车技术》杂志征稿启事

    <正>《汽车技术》杂志是长春汽车研究所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汽车前瞻与应用技术类月刊,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俄罗斯《文摘杂志》(AJ)收录期刊。《汽车技术》杂志以报道汽车整车及其零部件设计、研究、试验等方面的前瞻与应用技术为主,并兼有理论研究内容,是中国汽车行业核心学术和知识传播与共享的平台。

    2019年01期 No.520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3K]
    [下载次数:54 ] |[引用频次:0 ]
  • 《汽车技术》专项征稿启事

    <正>《汽车技术》杂志是长春汽车研究所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汽车前瞻与应用技术类月刊,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ISTIC)、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俄罗斯《文摘杂志》(AJ)收录。伴随以互联、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汽车智能网联技术正成为全球发展的热

    2019年01期 No.520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8K]
    [下载次数:35 ] |[引用频次:0 ]
  • 基于多种混合动力系统构型的48 V技术应用现状与展望

    董学锋;王军雷;梁金广;

    48 V产品与技术在国外汽车尤其是欧系乘用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介绍了国外最新48 V技术和产品,并以48 V混合动力技术为主线,深入分析P0~P4混合动力构型的技术特点,介绍了48 V技术在各种混合动力构型中的应用及潜能。梳理48 V系统可实现的功能、性能、成本和节能效果等,并对48 V技术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2019年01期 No.520 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6K]
    [下载次数:682 ] |[引用频次:21 ]
  • ESM起停系统对大排量PFI汽油机油耗和排放的影响

    杜文畅;王爽健;苏海龙;王康;赵弘志;

    试验研究了ESM起停技术对某大排量PFI汽油机燃油经济性及排放性能的影响,并阐述了ESM起停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设定了各控制参数的阈值,分析了起停系统节油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在NEDC循环工况中,ESM起停系统开启后,该大排量PFI汽油机节油率达7.5%,THC和CO的排放有下降趋势,NOx排放略有增加。

    2019年01期 No.520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7K]
    [下载次数:100 ] |[引用频次:0 ]
  • 《汽车文摘》征稿启事

    <正>自1963年《汽车文摘》创刊以来,她一直为读者提供单一的文献检索。在知识和信息大爆炸的新时代,她将华丽转型,《汽车文摘》将成为读者的眼睛和大脑,为读者提供综合技术信息,提供专业领域技术信息总结,整合碎片的技术信息,为汽车技术创新提供支撑,据此也希望为我国汽车工业做强做大贡献一份力量。《汽车文摘》的愿景就是要成为中国汽车创新技术的传播与交流平台。我们始终秉承"览全球汽车技术之文

    2019年01期 No.520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8K]
    [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0 ]
  • 进气温度对甲醇发动机燃烧及醇醛类排放影响研究

    宫宝利;彭乐高;宫长明;孙景震;张成博;

    针对甲醇发动机冷起动醇醛类排放物高的问题,基于一款经柴油机改装的缸内直喷点燃式甲醇发动机为模型,采用AVL-FIRE软件耦合甲醇氧化反应机理,分析了不同进气温度对甲醇发动机冷起动燃烧、甲醛和未燃甲醇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气温度由283 K提高到293 K,燃烧滞燃期缩短了1.3°CA,最高气缸压力和最高燃烧温度分别升高0.59MPa和165 K,未燃甲醇和甲醛排放浓度下降幅度分别为49%和32%;当进气温度由293 K升高到313 K,提高进气温度对改善燃烧和降低醇醛排放作用有一定程度下降;当进气温度超过313 K提高进气温度对改善燃烧和降低醇醛排放效果微弱。提高进气温度能够促进缸内甲醇的蒸发,改善缸内混合气浓度分布和冷起动燃烧,降低甲醛和未燃甲醇排放。

    2019年01期 No.520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5K]
    [下载次数:345 ] |[引用频次:15 ]
  • 《汽车工艺与材料》投稿须知

    <正>《汽车工艺与材料》杂志创刊于1986年,是由长春汽车研究所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汽车制造类月刊,依托中国一汽雄厚的技术资源,全面报道汽车先进制造工艺与材料应用的专业性杂志。《汽车工艺与材料》杂志始终致力于汽车制造新技术的开发(如汽车制造领域中的四大工艺)、新材料的研究应用、加工技术、生产装备、检测技术、数字化模拟技术及生产管理等方面的报道。努力为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中各门类的决策者及研究开发

    2019年01期 No.520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4K]
    [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 双对置二冲程柴油机气缸套流固耦合传热分析

    陈晓飞;刘长振;郝永刚;仲蕾;王尚学;

    针对双对置二冲程柴油机气缸套传热问题,建立了活塞组-气缸套耦合传热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了冷却液流量对缸套温度、冷却水腔壁面传热系数和冷却液带走热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排气口附近处的缸套温度最高、排气口上水口处的传热系数较大;随冷却液流量的增大,缸套最高温度逐渐降低,冷却水腔壁面传热系数线性增大,冷却液带走的热量逐渐增大并最终趋于稳定。分析结果为气缸套冷却结构设计提供了依据。

    2019年01期 No.520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3K]
    [下载次数:162 ] |[引用频次:6 ]
  • 某轻型汽车排气波纹管异响问题分析和方案优化

    方泽军;王斌;刘欣;叶天行;龙洪生;

    某款轻型汽车排气波纹管在特殊工况条件下存在异响的现象,针对该问题进行了确认、排查及试验验证,分别分析了系统共振、波纹管结构摩擦、整车装配误差过大等因素对异响的影响,表明产生异响的主要原因为波纹管动刚度峰值频率与发动机激励频率、排气系统固有模态重合进而导致共振发生,异响来源为波纹管外网结构摩擦以及整车装配误差。提出了波纹管优化方案且进行了试验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更改波纹管外网结构、增加其最大极限位移、改变波纹管动刚度特性可以有效解决异响问题。

    2019年01期 No.520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4K]
    [下载次数:172 ] |[引用频次:3 ]
  • 基于SPEOS的汽车中控屏防眩目仿真精度影响因素研究

    文学;薛志刚;林启权;李落星;潘罗;

    以某车型为研究对象,针对目前基于SPEOS软件的汽车中控屏防眩目仿真精度低等问题,探讨了眼点位置、环境光学数据输入以及材质光学属性对仿真精度的影响。采用日光眩光概率(DGP)评估模型对仿真结果进行眩光评估,并与主观评价试验的眩光评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准确的眼点位置、环境光学数据输入及材质光学属性后,其DGP仿真结果与主观评价结果的相关系数平方值R2由0.893提高到0.952,具有更高的仿真精度。

    2019年01期 No.520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1K]
    [下载次数:330 ] |[引用频次: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