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峰;徐金鹏;
在车载时钟同步协议开发过程中引入开源单元测试框架Cpputest,使代码开发过程与单元测试过程相结合:通过合理的文件依赖关系和可测的代码接口,软件模块可以脱离实际硬件平台独立运行;通过编写测试用例,每一次代码改动均可完整验证其可靠性,从而避免缺陷引入,提高了代码质量。运行示例测试结果表明,尽管开发初期工作量增加,但该方法减少了后期维护成本,同时强制要求开发者使用更合理的软件架构,从而减少模块的交接、移植等工作带来的影响,延长了软件的寿命。
2019年05期 No.524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9K] [下载次数:104 ] |[引用频次:3 ] - 刘洪飞;汪春华;白稳峰;李卫朋;
基于XC2000系列微控制器进行了智能进入及启动(PEPS)系统基站的软件设计,参考汽车开放系统架构(AUTOSAR),将软件架构分为应用层、接口层和基础层,通过接口层将应用层与硬件平台分离开来,针对基站复杂的逻辑控制问题,应用层软件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案,利用Stateflow分别搭建各模块模型。利用硬件在环测试系统对基站分别进行了功能测试和故障注入测试,结果表明,该基站可良好实现设计功能,性能可靠。
2019年05期 No.524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9K] [下载次数:133 ] |[引用频次:4 ] - 王健;王金波;彭欣;邱绪云;李爱娟;
针对紧急避让工况,提出一种基于曲率控制的路径跟踪控制方法。以车辆二自由度动力学模型为基础,设计基于曲率控制的二阶自抗扰路径跟踪控制器,采用前馈与反馈相结合的复合控制方法进行曲率跟踪控制。为了解决避让过程中侧向加速度过大或产生阶跃、曲率不连续问题,引入三次B样条曲线进行路径跟踪曲率规划,采用CarSim/Simulink联合仿真方法进行控制器性能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在对接和对开路面工况下,基于曲率控制的路径跟踪控制器能够保证车辆实际行驶路径曲率跟踪理想路径曲率,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强。
2019年05期 No.524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7K] [下载次数:271 ] |[引用频次:1 ] <正>《汽车技术》杂志是长春汽车研究所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汽车前瞻与应用技术类月刊,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俄罗斯《文摘杂志》(AJ)收录期刊。《汽车技术》杂志以报道汽车整车及其零部件设计、研究、试验等方面的前瞻与应用技术为主,并兼有理论研究内容,是中国汽车行业核心学术和知识传播与共享的平台。
2019年05期 No.524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6K] [下载次数:60 ] |[引用频次:0 ] - 徐柱;何锋;华星淇;李家林;
为提高行车安全性,结合驾驶员人眼开度特征开展了疲劳驾驶检测系统研究,提出采用AdaBoost算法实现人脸及人眼的定位方法。驾驶员视频图像在动态直方拉伸和训练好的AdaBoost算法分类器作用下实现人脸、人眼定位;对获得的眼部图像进行边缘检测及轮廓提取,计算轮廓内像素点得到眼睛的开度信息;利用PERCLOS算法计算一段时间内驾驶员的闭眼帧数及眨眼频率比例,获得驾驶员疲劳状态。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抗环境干扰和实时性,能准确地完成疲劳判断。
2019年05期 No.524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4K] [下载次数:939 ] |[引用频次:25 ] - 周维;梁伟铭;蔡俊;应天杏;杨林;
针对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能量管理优化控制研究基础软件匮乏问题,基于统一建模语言与面向对象建模的方法,采用创建者(Builder)设计模式,开发出一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能量管理优化控制仿真软件。基础测试结果表明,该软件能够辅助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控制策略的研发。
2019年05期 No.524 2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7K] [下载次数:709 ] |[引用频次:5 ] -
<正>《汽车工艺与材料》杂志是由长春汽车研究所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汽车制造类月刊,依托中国一汽雄厚的技术资源,是全面报道汽车先进制造工艺与材料应用研究的专业性杂志。《汽车工艺与材料》杂志创刊于1986年,30多年来始终服务于汽车整车(OEM)及配套产业,其覆盖领域包括设计、制造、材料、计算机、管理等。
2019年05期 No.524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6K] [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0 ] - 楼狄明;张子骏;徐宁;赵成志;仲益梅;
为开展增程式电动汽车能量管理策略优化和排放研究,搭建了增程器半实物平台,在所搭建的半实物平台的基础上集成了测试设备,组成了完善的虚拟测试系统。针对某12 m长增程式电动客车,在所搭建的虚拟测试系统上进行循环测试,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对比表明,虚拟测试系统测试得到的油耗、车速、辅助动力系统(APU)输出功率、SOC等与计算机仿真结果一致,验证了该虚拟测试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019年05期 No.524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4K] [下载次数:263 ] |[引用频次:1 ] - 昌诚程;郑燕萍;王昕灿;马哲树;
为了提高电动汽车制动能量的回收效率,增加汽车续驶里程,本文针对前、后轮制动力和再生制动力的分配策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制定前、后轮制动力分配策略时,采用以路面特征值识别为前提,将f线、ECE法规线和I曲线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当前路面的附着系数选择不同的控制策略,可使汽车在获得较大制动力的同时确保制动的方向稳定性;在制定再生制动力分配策略时,根据车辆实时工况,采用模糊控制的方法分配驱动轮上的再生制动力,可提高制动能量的回收效率。建立了再生制动控制策略的仿真模型,并在CYC_1015和CYC_UDDS两种工况下进行模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控制策略比ADVISOR原车控制策略能更好地实现制动能量回收,提高了纯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
2019年05期 No.524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9K] [下载次数:891 ] |[引用频次:17 ] - 夏洪兵;高辉;顾灿松;赵鹏;尹红彬;
由于定子等效和电磁力映射准确性对电机多物理场耦合结果影响较大,采用定子结构与电磁力网格节点分布一致的方法建立了定子等效模型,并计算电机电磁辐射噪声。通过麦克斯韦应力张量法计算定子表面电磁力的空间和频率特性,将电磁力与电机模态耦合得出电机表面振动响应,最后通过有限元法计算电机辐射噪声并与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考虑电磁力映射误差的定子等效模型可以提高模型标定精度。
2019年05期 No.524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4K] [下载次数:223 ] |[引用频次:1 ] - 杨洋;杨林;李冬冬;邓忠伟;
提出一种基于相关系数法进行连接松脱故障诊断的算法,通过计算相邻单体电池电压采样数列的相关系数进行连接松脱故障诊断,结合数学推导和模型仿真,对算法的灵敏度、有效性、适用性和通用性作出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准确及时地对电池组不同类型的连接松脱故障进行报警和定位且无硬件冗余,具有完全的通用性和适用性,且满足车载应用对实时性的要求,可在实车电池管理系统中应用。
2019年05期 No.524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3K] [下载次数:455 ] |[引用频次:8 ] <正>自1963年《汽车文摘》创刊以来,她一直为读者提供单一的文献检索。在知识和信息大爆炸的新时代,她将华丽转型,《汽车文摘》是读者的眼睛和大脑,为读者提供综合技术信息,提供专业领域技术信息总结,整合碎片的技术信息,为汽车技术创新提供支撑,据此也希望为我国汽车工业做大做强贡献一份力量。《汽车文摘》的愿景就是要成为中国汽车创新技术的传播与交流平台。我们始终秉承"览全球汽车技术文献,
2019年05期 No.524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5K] [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0 ] - 马勇;王振;喻昆;张军瑞;杜柏超;
针对某高强化2.0 L增压柴油机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部分工况油耗偏高、烟度较大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与台架试验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不同涡流比及流量系数进气道方案对整机燃油经济性、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原进气道方案存在气流对冲、涡流比及湍动能不足等问题,是导致燃烧效率偏低的关键原因。基于此提出了进气道优化方案,优化后涡流比提升了14.2%,流量系数提升了26.2%,经台架试验验证,优化方案的平均比油耗降低约5%,同时烟度值明显降低。
2019年05期 No.524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0K] [下载次数:378 ] |[引用频次:5 ] - 程小钢;周斌;张钊;杨燕妮;黄祎;
为解决废气涡轮增压柴油机低速段扭矩过低问题,通过提高电动增压器变频器的频率来提升增压器的转速,进而控制进气流量,提升柴油机低速段扭矩。通过分析额外进气量对提扭后废气涡轮增压柴油机的经济性、燃烧特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表明,与加装增压器前相同转速的原机外特性工况点的数据相比,提扭后扭矩提升9%~25%。随电动增压器频率的增加,油耗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频率为50 Hz时油耗率比原机增加了1.14%~4.44%;烟度也呈先升后降趋势,但在频率为50 Hz时的烟度比0 Hz时下降了37.4%~44.9%;NO_x排放随电动增压器频率的增加无明显规律。
2019年05期 No.524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9K] [下载次数:156 ] |[引用频次:5 ] - 费振南;范让林;张楚源;屈少举;宋鹏俊;
动力总成刚体模态是悬置系统设计的重要参数,为得到完整6阶刚体模态参数,阐述了基于组合频响函数的动力总成刚体模态试验与参数识别流程,并组合不同单激励点模态试验的频响函数结果进行参数识别。经模态置信矩阵检测,组合频响函数识别结果的模态振型正交性良好,不同组间模态频率稳定且模态振型一致。在准确测量动力总成刚体动力学参数和悬置三向动刚度的基础上,建立了含抗扭杆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12自由度刚体模态仿真模型。试验与仿真结果表明,两者模态频率吻合良好且主振动方向完全一致,即通过不同激励点的组合频响函数识别6阶刚体模态的方法与流程可行且准确。
2019年05期 No.524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3K] [下载次数:296 ] |[引用频次:1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