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动汽车无线供电系统电能发射与接收线圈优化

    左少林;胥飞;车赛;骆强;

    为解决基于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技术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过程中,能量获取线圈经过发射线圈连接处时互感显著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阶梯形与相嵌式相结合的无线电能发射线圈结构,并通过理论分析获得了线圈的规格参数,搭建了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与MATLAB/Simulink的仿真和试验平台,仿真及试验结果表明:能量获取线圈经过新结构发射线圈切换域时线圈互感波动率≤6%,其电压波动在±8%范围内,并能在横向偏移±5 cm范围内保持电压稳定,有效地解决了互感显著下降的问题。

    2019年11期 No.530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8K]
    [下载次数:539 ] |[引用频次:3 ]
  • 基于WLTC工况的电动汽车能量流测试与分析

    张微;徐金波;王旭;杨天;

    为研究电动汽车的能量流,首先对比了WLTC工况与NEDC工况,证明了WLTC工况更能反映整车行驶过程中的能耗特性,然后基于WLTC工况,依据电能部分的能量流测试方案,综合考虑车辆行驶过程中机械能、电能的流动方向和大小,建立纯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的能量流数学模型,最后,根据模型中各系统或零部件输入与输出的瞬时值与累计值计算其能量传递效率,从而从整车级、系统级、零部件级全面评价测试车辆能耗特性。

    2019年11期 No.530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5K]
    [下载次数:567 ] |[引用频次:12 ]
  •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电液复合ABS控制研究

    潘劲;潘浩;裴晓飞;陈祯福;张杰;

    针对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四轮电机回馈制动力矩和液压制动力矩均独立可调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电液复合防抱死制动分层控制策略。上层为基于积分滑模的滑移率控制,下层为基于模式切换的电液制动力矩分配,根据调节系数、力矩调节需求量、最大回馈制动力矩以及液压制动门限值等参数,将力矩分配分为7种模式,并通过仿真验证了不同车速高、低附着路面下的控制策略,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实现了液压制动维持相对稳定值和回馈制动快速补偿剩余值的设想,改善了滑移率控制精度。

    2019年11期 No.530 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5K]
    [下载次数:388 ] |[引用频次:14 ]
  • 基于全宽刚性壁障试验的车辆碰撞兼容性研究

    朱海涛;杨佳璘;张斌;李向荣;

    为了对车辆碰撞兼容性进行评价,确定了一种基于全宽刚性壁障(FWRB)试验的测评方法。利用测力墙采集车辆前端碰撞载荷,将载荷分解成垂直和水平方向内的4个区间,通过载荷的标准偏差和负偏差分析,进行加权归一化处理;3款车型的6次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可控制在8%以内。以20个车型的FWRB碰撞试验为样本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在垂直方向上,离地高度330~580 mm的区域内,80%的车辆前端结构满足碰撞载荷要求;而在水平方向上,车辆横向能量传递性能存在较大差异,需要从技术规范上加强引导。

    2019年11期 No.530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3K]
    [下载次数:99 ] |[引用频次:0 ]
  • 《汽车技术》杂志征稿启事

    <正>《汽车技术》杂志是长春汽车研究所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汽车前瞻与应用技术类月刊,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俄罗斯《文摘杂志》(AJ)收录期刊。《汽车技术》杂志以报道汽车整车及其零部件设计、研究、试验等方面的前瞻与应用技术为主,并兼有理论研究内容,是中国汽车行业核心学术和知识传播与共享的平台。

    2019年11期 No.530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4K]
    [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0 ]
  • 汽车侧面碰撞侧围结构可靠性优化设计

    谭琳;李沁逸;陈益庆;刘平;

    为研究侧围部件对整车侧面碰撞的影响,选取B柱内板、加强板、车门内板和防撞杆的厚度作为设计变量,结合试验设计、响应面模型、可靠性理论及优化算法,构建侧碰侧围结构可靠性优化数学模型,对侧围结构进行确定性与可靠性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两种优化方法都能提高侧碰安全性,但确定性优化使得B柱最大侵入速度十分接近约束边界,相比于确定性优化,可靠性优化使得B柱最大侵入速度有所减小,吸能量有所增加,车门最大侵入速度减小3.1%,且各输出响应均远离约束边界值,B柱与车门最大侵入速度的可靠度提升了26.6%和10.5%,满足设计要求。故可靠性优化更能满足整车侧碰侧围结构耐撞性及可靠性要求。

    2019年11期 No.530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6K]
    [下载次数:471 ] |[引用频次:6 ]
  • 《汽车工艺与材料》投稿须知

    <正>《汽车工艺与材料》杂志创刊于1986年,是由长春汽车研究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汽车制造类月刊,依托中国一汽雄厚的技术资源,是全面报道汽车先进制造工艺与材料应用的专业性杂志。《汽车工艺与材料》杂志始终致力于汽车制造新技术的开发(如汽车制造领域中的四大工艺)、新材料的研究应用、加工技术、生产装备、检测技术、数字化模拟技术及生产管理等方面的报道。努力为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中各门类的决策者及研究开发

    2019年11期 No.530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2K]
    [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 防下潜分析的有限元建模方法研究

    刘玉云;卢静;郑颢;亓向翠;

    为提升防下潜仿真分析的精度,从建模的角度对仿真分析方法进行了探讨,对安全带的两种建模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普通的混合式建模方法在防下潜分析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全二维壳单元的安全带建模方法能够避免仿真分析中的假性自锁,提升仿真的可靠性。同时,对正面碰撞中车体转动趋势对假人下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从下潜工况中假人的受力与转动的关系上论述了通用滑台试验对下潜现象模拟的局限性,表明车体转动效应增加了假人相对车体的转动,从而加剧下潜的发生,在仿真中应考虑车体的转动对防下潜分析的影响。

    2019年11期 No.530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9K]
    [下载次数:105 ] |[引用频次:3 ]
  • 考虑人体坐姿模型的乘坐舒适性自适应控制研究

    胡启国;陆伟;

    为了研究振动对乘坐舒适性的影响,根据ISO5982:2001(E)推荐的人体坐姿低频振动模型,建立了1/2路面-车辆-座椅8自由度动力学模型。针对传统滤波-X最小均方(FxLMS)算法收敛速度慢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包变换的多通道FxLMS算法(WP-MFxLMS),并将其应用于座椅振动主动控制。利用MATLAB/Simulink对传统FxLMS、小波包变换FxLMS(WPFxLMS)和WP-MFxLMS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系统与人体产生共振的频率范围主要集中在0~20 Hz,采用振动主动控制可以有效抑制共振峰值,提高乘坐舒适性,步长因子和滤波器阶数对主动控制算法影响的对比结果表明,WPMFxLMS具有较好的收敛性和稳定性。

    2019年11期 No.530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2K]
    [下载次数:325 ] |[引用频次:4 ]
  • 后悬架系统试验载荷分析与验证研究

    王长明;王仕伟;李云鹏;

    基于实测数据在ADAMS/CAR中建立多连杆后悬架系统多体动力学模型和虚拟台架模型,以后悬架系统实物试验工况为输入条件,通过虚拟试验分析获取悬架系统级工作载荷,并与实际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虚拟试验分析所得载荷结果与实际试验结果在系统刚度、载荷分配、时域、频域和系统传递特性等方面趋势基本一致,该虚拟试验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其分析结果可为悬架系统级疲劳寿命分析和结构优化提供有效的载荷边界条件。

    2019年11期 No.530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1K]
    [下载次数:210 ] |[引用频次:3 ]
  • 变截面少片簧主片中心运动轨迹研究与悬架运动学特性分析

    刘宁;赵丹;谷京哲;牟鹏伟;

    搭建专用试验台获取了变截面少片簧主片中心点的运动轨迹,分别与"SAE圆弧理论"平面作图和ADAMS离散梁建模仿真得到的主片中心运动轨迹进行了对比,表明ADAMS仿真得到的运动轨迹更符合实际。以某车型前悬架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准确获取前板簧ADAMS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运动学分析模型,得到了平行轮跳与制动工况下的前轮定位参数的变化规律,通过对垂臂硬点布置位置进行优化,解决了平行轮跳工况下前束角变化不合理的问题。

    2019年11期 No.530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7K]
    [下载次数:156 ] |[引用频次:2 ]
  • 车辙断面非均匀积水对车辆安全性影响的仿真分析

    燕姣;李岩;惠冰;

    针对雨天积水的车辙会引发"水漂"而影响行车安全的问题,基于真实的、高精度的车辙检测横断面获取积水深度分布情况,将车辙断面划分为附着系数不同的4种情况,在轮胎-积水有限元研究的基础上,分别计算每种情况的断面附着系数,利用动力学软件CarSim模拟车辆以100 km/h和120 km/h的速度在积水车辙路段上的行驶过程,并采用车辆横向偏移量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仅基于车辙最大深度的分析结果过高地估计了安全风险,对车辙积水区域的细分能真实有效地评价行车安全性。

    2019年11期 No.530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2K]
    [下载次数:168 ] |[引用频次:5 ]
  • 顶面阳极氧化对活塞二阶运动过程热力特性影响研究

    孙承;潘俊杰;杨靖;

    为研究某汽油机活塞顶部阳极氧化对活塞二阶运动过程热力特性的影响,采用硬度塞法测得阳极氧化前、后活塞测点温度,结合数值传热法标定活塞温度场,在此基础上研究阳极氧化前、后活塞热变形导致的活塞裙部型线变化情况,并运用多体动力学方法分析阳极氧化后活塞二阶运动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活塞顶面阳极氧化后,从其顶面导入的平均热流密度减小,活塞温度降低,导致热应力、热变形减小,活塞裙部热态型线发生较大变化,使得活塞绕活塞销摆动幅度、横向位移幅度分别增加34.4%、42.4%,活塞裙部与缸套间作用力增加24.1%。

    2019年11期 No.530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5K]
    [下载次数:74 ] |[引用频次:1 ]
  • K均值聚类改进与行驶工况构建研究

    刘子谭;朱平;刘旭鹏;刘钊;

    采集了广州市2 800万个样本数据,采用相关指标比较分析K均值聚类、K中心点聚类、模糊聚类、高斯混合聚类4种方法,并以90%置信区间作为初始中心选取范围提高K均值聚类稳定性。运用改进后的K均值聚类构建广州市行驶工况,平均相对误差小于6%,并与美国、欧洲、日本、中国等地区的典型行驶工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广州市行驶工况具有车辆加减速频繁、怠速与低速段工况占比高的特点,与国内现行NEDC以及中国QC/T 759—2006工况存在一定差异。

    2019年11期 No.530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2K]
    [下载次数:3643 ] |[引用频次:2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