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贤坤;卢彦希;王志福;杨忠义;叶卓;
为研究分布式驱动车辆的驱动控制问题,从转向控制、独立驱动控制及2个系统联合控制等3个角度入手,分析了分布式驱动车辆操纵稳定性控制策略的研究进展。首先,基于转向控制技术对影响操纵稳定性的方面进行分类;其次,分析了分层式与集中式控制结构的特点;然后,分析了基于控制结构的操纵稳定性研究;最后,结合分布式驱动车辆操稳性改善的研究现状和技术进展,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2024年01期 No.580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8K] [下载次数:1290 ] |[引用频次:1 ] - 虞志浩;赵又群;潘陈兵;何鲲鹏;李丹阳;
为优化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的燃料经济性及辅助动力电池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优先经验采样的双延迟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TD3-PER)能量管理策略。采用双延迟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TD3)算法,在防止训练过优估计的同时实现了更精准的连续控制;同时结合优先经验采样(PER)算法,在获得更好优化性能的基础上加速了策略的训练。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DDPG)算法,所提出的TD3-PER能量管理策略的百公里氢耗量降低了7.56%,平均功率波动降低了6.49%。
2024年01期 No.580 1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20K] [下载次数:596 ] |[引用频次:3 ] - 段慧云;夏威;邵杰;汪洋青;李彬;
针对因选取的健康因子不理想导致锂电池剩余使用寿命(RUL)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充电健康因子优化和数据驱动的电池RUL预测方法,首先提取电池充电过程中的各种健康因子,再使用两步最大信息系数法优化特征子集得到优化的健康因子,最后使用带有注意力机制的时间卷积神经网络(ATCN)预测电池的剩余使用寿命,通过对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锂电池老化数据的研究,验证了所提出的锂电池RUL预测框架,并与简单循环神经网络(SimpleRNN)、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和门控循环单元(GRU)神经网络等建模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在各数据集上均取得了最优的预测结果。
2024年01期 No.580 2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55K] [下载次数:586 ] |[引用频次:1 ] - 周威力;封万程;巨建辉;
以最大化回收制动能量为目标,提出一种新能源商用车再生制动控制策略。通过对再生制动系统结构及原理、前后轮制动力分配、电机、电池功率等因素的分析,在保证制动方向稳定性前提下,合理分配前后轮制动力及后轮机电制动力。利用AMESim建立商用车再生制动系统仿真模型对控制策略进行仿真验证,最后通过转鼓试验和道路试验对本文控制策略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策略能够大幅减少新能源商用车能量消耗,延长续驶里程。
2024年01期 No.580 2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02K] [下载次数:489 ] |[引用频次:1 ] - 陈林;闫业翠;
为降低高转速下扁线电机的交流损耗,提高电机的运行效率,以一台8极48槽扁线永磁同步电机为研究对象,建立扁线电机模型,分析交流损耗的影响规律,并以关键结构参数为变量,提出一种基于响应面设计的遗传算法优化方案,仿真结果表明,高速工况下,电机交流损耗降低约6.8%,各转速下电机效率均有所提升,且高效区间的平均占比提高约7.8%。
2024年01期 No.580 34-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09K] [下载次数:564 ] |[引用频次:0 ] - 姜剑;
为提高侧面柱碰撞工况下乘员的安全性,针对乘员在车速32 km/h侧面柱碰撞工况下的损伤进行了仿真分析。首先建立了侧面乘员约束系统模型并进行了可靠性验证,为改善侧面柱碰撞工况下安全气囊对乘员的保护效果,依据2021年版《C-NCAP管理规则》中侧面柱碰撞试验方法,搭建了车辆侧面柱碰撞规定结构运动(PSM)子结构模型,最后将试验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合理的气囊形状、点火时刻及排气孔直径可有效提高乘员保护效果。
2024年01期 No.580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99K] [下载次数:245 ] |[引用频次:1 ] - 刘展鹏;周金宇;
为满足汽车耐撞性与轻量化的要求,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防撞梁进行可靠性优化设计(RBDO)。以CFRP防撞梁关键控制点横坐标、厚度以及铺层角度为设计变量,以碰撞力峰值为约束条件,以比吸能最大为目标构建优化模型。采用拉丁超立方法与克里金(Kriging)代理模型法相结合拟合出目标及约束函数的Kriging近似模型,采用通用生成函数(UGF)-直接映射法来进行碰撞可靠性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在随机变量非正态、功能函数高度非线性的情况下,传统矩方法无法保证收敛,蒙特卡罗法精度最高但计算成本过大,使用UGF进行可靠性分析优化时收敛稳定,在保证精度的同时效率较高;引入非均匀聚类技术的UGF法效率进一步提高,采用UGF法得到的优化结果相较于初始目标值优化幅度达21.6%,达到预期效果。
2024年01期 No.580 50-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63K] [下载次数:154 ] |[引用频次:0 ] - 田余洪;李明月;史崇月;丁宝华;于飞;
为综合定量评估车辆乘员坐姿舒适性,从肩部舒适度、背部舒适度、腰部舒适度、臀部舒适度和大腿部舒适度对坐姿舒适性的影响出发,建立基于人体各部位对坐姿舒适性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修正层次分析法(AHP)测定人体各部位对坐姿舒适性影响的权重,并开展实车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赋权方法可更精确地测定人体各部位对坐姿舒适性影响的权重。
2024年01期 No.580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8K] [下载次数:355 ] |[引用频次:1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