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宗巍;史天泽;郝瀚;赵福全;
梳理了中国汽车技术的现状,重点理清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主要差距及其原因,全面分析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变革对汽车技术提出的发展需求。在此基础上,结合全球汽车技术"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中国汽车技术的发展愿景及阶段性目标,并对关键技术领域进行了识别,阐明了各领域的重要性及其相互关系,明确了中国汽车技术的未来方向和发展路径。
2017年01期 No.496 1-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5K] [下载次数:2773 ] |[引用频次:119 ] - 刘天洋;余卓平;熊璐;张培志;
基于国内由于缺少智能网联汽车专用试验场从而导致对测试需求愈加迫切的现状,介绍了国外已建成的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的发展情况,着重分析了国外几个专用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的概况、特点以及测试要素。并以此作为参考,结合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现状与交通特色,提出了我国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应以分段建设为核心思想,从道路环境、配套基础设施、辅助测试设备、网联汽车测试等方面进行建设的建议。
2017年01期 No.496 7-1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5K] [下载次数:2278 ] |[引用频次:98 ] - 何仁;杨祺;
双转子电机因其灵活的能量传递特性,在混合动力系统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介绍了双转子电机混合动力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比分析了不同拓扑结构下的电机性能差异和特点,阐述了电机底层和整车控制策略,以及冷却系统设计相关研究成果。通过归纳现阶段双转子电机面临的技术难点,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2017年01期 No.496 1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6K] [下载次数:395 ] |[引用频次:5 ] - 刘向;陈伟;赵景山;
首先阐述了车轮摆振的现象特征和分类;然后分别从结构组成和系统参数两个方面,对车轮摆振的影响因素和影响规律进行了论述;进一步结合案例对车轮摆振的工程解决方法进行了整理和归纳。对车轮摆振影响因素与工程解决方法进行的系统化和规范化梳理为其理论研究和工程问题解决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
2017年01期 No.496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1K] [下载次数:228 ] |[引用频次:6 ] - 石玲;吴国兴;张振东;尹从勃;
为了有效观测直喷汽油机喷油器工作过程中喷雾形态的变化历程,开发了一套由定容装置、供油系统、环境背压调节系统、环境温度调节系统、喷油控制系统以及高速摄像机等组成的喷雾形态可视化测试平台,并利用该平台测试了不同喷油压力、环境压力和环境温度下GDI喷油器的喷雾形态变化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喷油压力、环境压力及环境温度是影响喷雾形态发展过程的关键因素,所开发的喷雾形态测试平台能够模拟缸内的不同压力和温度条件,并对不同喷油压力下喷雾形态的变化历程进行有效测试。
2017年01期 No.496 2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6K] [下载次数:142 ] |[引用频次:2 ] - 秦洋洋;吴光强;郭晓晓;
建立面向电子节气门控制器设计的线性模型,并在模型预测控制框架下设计了包含状态变化和控制量变化的增广状态空间模型。在满足电子节气门的系统约束条件下,利用拉盖尔函数特性,对控制量进行拉盖尔多项式近似转化,从而消除控制时域,降低算法复杂性。仿真试验表明,基于拉盖尔多项式的模型预测控制方法能够实现电子节气门的跟踪控制,并降低系统计算量。
2017年01期 No.496 33-3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2K] [下载次数:209 ] |[引用频次:7 ] - 胡杰;刘博;颜伏伍;林峰;李孟孟;
提出了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遗传算法和支持向量机的失火故障诊断方法,以用于建立发动机失火故障诊断模型。采集不同失火故障模式下瞬时转速信号,通过归一化和主成分分析对数据集进行降维预处理,提取样本特征;随机选取1/3的样本训练支持向量机失火诊断模型,并结合网格搜索和遗传算法优化模型参数;剩余样本作为测试数据,对12种失火模式进行辨别,准确率为98.33%。因此,该方法有效。
2017年01期 No.496 38-4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0K] [下载次数:136 ] |[引用频次:9 ] - 金标;刘方方;张静秋;
为分析泡沫铜/石蜡复合相变材料的车用动力锂电池散热问题,建立了电池生热模型,给出了该复合相变材料在不同孔隙率下的热物性参数值,利用有限元法分析了材料包覆方式、材料厚度、对流换热系数、环境温度等对电池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四面包覆和双面包覆的复合相变材料比无相变材料的电池温度分别降低了10.36℃和12.56℃,冷却效果明显;增加材料厚度和对流换热系数以及降低周围环境温度,电池温度将降低;当电池表面温度处于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区间时,继续增加材料厚度和对流换热系数散热效果不显著;复合相变材料用量不充足时,相变潜热占主导作用,增加孔隙率将使电池温度先增大后减小。
2017年01期 No.496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6K] [下载次数:575 ] |[引用频次:11 ] - 曾禹乔;刘平;徐琪;
为提高纯电动公交车的爬坡性能、加速性能以及续驶里程,通过AVL_Cruise建立了双轴双电机驱动的纯电动公交车模型,结合量子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的优点,提出了一种QG-SA算法对纯电动公交车的动力系统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与模拟退火算法相比,QG-SA算法不仅缩短了优化时间,且优化效果更好,有效改善了纯电动公交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2017年01期 No.496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0K] [下载次数:138 ] |[引用频次:4 ] - 刘军;晏晓娟;贾林夕;王利明;程伟;
通过MADYMO软件建立了侧面碰撞台车及儿童约束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了有效性验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侧门不同侵入条件对儿童损伤响应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侧门的侵入速度对儿童假人的各项损伤响应的影响较大,而侵入深度产生的影响较小;门板侵入方式的改变对儿童假人头部的损伤响应影响显著,而对胸部及骨盆的响应影响较小。建立的仿真模型有效可靠。
2017年01期 No.496 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5K] [下载次数:160 ] |[引用频次:6 ] - 程豹;李春书;杨帅;
针对行人保护柔性腿型(Flex-PLI)、RCAR低速碰撞、高速偏置碰撞3种工况,采用有限元建模方法,对某车型前保险杠系统进行耐撞性仿真分析,分析表明该车前保险杠系统不能满足碰撞安全性要求。以前保险杠系统主要结构参数为变量进行正交试验设计,利用综合分析法对前保险杠结构进行优化匹配。在结构优化的基础上,以厚度为变量利用响应面和多目标遗传算法对前保险杠系统的安全性能和质量进行了进一步优化,其整体耐撞性能得到提升。
2017年01期 No.496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7K] [下载次数:316 ] |[引用频次:5 ] <正>时光荏苒,日月如梭。转眼间,《汽车技术》迎来了她的第48个年头。2016年,得益于编委会和审稿老师的悉心指导、专家学者的慷慨赐稿和读者朋友的鼎力支持,《汽车技术》保持了汽车行业核心学术期刊的地位,学术影响继续提升。2017年,《汽车技术》将在国家"十三五"规划"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发展
2017年01期 No.496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5K] [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