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志锋;肖世德;孟祥印;叶美松;
设计了一种智能引导和人工驾驶两用的小型电动汽车。该电动汽车利用超声波传感器和激光传感器作为障碍探测感知传感器,通过增量式旋转编码器测量车辆车速,采用PID算法实现车速调节控制。通过样车试验表明,所设计的小型电动汽车能够在特定区域沿墙行驶或沿预设地面黑线稳定的自主行驶,同时能够主动避障。
2017年08期 No.503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3K] [下载次数:341 ] |[引用频次:11 ] - 段建民;田晓生;夏天;宋志雪;
为避免智能汽车在目标路径跟踪过程中发生侧滑,改善自动驾驶性能,通过改进目标函数、增加轮胎侧偏角动力学约束,以车辆动力学模型作为模型预测控制的预测模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智能汽车目标路径跟踪方法。在CarSim与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降低了智能汽车跟踪目标路径时发生侧滑的几率,提高了智能汽车目标路径跟踪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017年08期 No.503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7K] [下载次数:1175 ] |[引用频次:59 ] - 余国宽;何锋;赵津;
为提高车辆在复杂行车环境下的主动安全性,提出了一种基于MPC在线优化的加速度重分配后端防撞控制算法,该方法通过车间信息交互分配制动减速度使相邻车辆间协同响应,从而避免碰撞的发生。研究表明,通过车间协同响应避撞,可缓解车辆的减速制动压力,提高车辆在避撞响应时的安全性与舒适性。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控制算法的可行性。
2017年08期 No.503 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0K] [下载次数:319 ] |[引用频次:7 ] - 邹斌;刘康;王科未;
为解决无人驾驶车辆在城市路况下对多个动态障碍物同时检测和跟踪的关键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三维激光雷达的多目标实时检测和跟踪方法。通过对单帧激光雷达点云数据进行聚类,提取障碍物外接矩形轮廓特征;采用多假设跟踪模型(MHT)算法对连续两帧的障碍物信息进行数据关联;利用卡尔曼滤波算法对动态障碍物进行连续地预测和跟踪。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在自行搭建的智能车平台上以每帧100 ms的速度准确、稳定地检测和跟踪。
2017年08期 No.503 1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0K] [下载次数:1168 ] |[引用频次:44 ] - 张进国;陈学文;
基于模糊控制和模型匹配理论,应用分层式汽车智能巡航控制策略,实现节气门和制动踏板的协调控制。模糊上位控制器以实际距离与理想距离差和前方车辆与巡航车速度差作为输入,结合设计的模糊规则,获得巡航车期望加速度。考虑车辆系统干扰和响应延时性影响,构建了模型匹配下位控制器以确保巡航车期望加速度的实际输出。利用Simulink对控制功能实施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可有效实现智能跟随和定速巡航功能,提高行驶安全性。
2017年08期 No.503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5K] [下载次数:371 ] |[引用频次:18 ] - 葛如海;张雪峰;张美娟;
为降低车辆换道时碰撞事故发生的概率,分析和研究了侧后方车辆识别和跟踪算法。首先利用积分图的方法加速Haar-like特征计算,结合级联分类器实现后方车辆的检测。基于MeanShift理论,提出纹理特征和传统颜色特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车辆跟踪。利用智能交通仿真软件PreScan构建仿真模型,验证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识别率,能达到实时性的要求,并且跟踪效果良好。
2017年08期 No.503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6K] [下载次数:752 ] |[引用频次:11 ] - 杨浩;黄江;李正网;李攀;韩中海;
为了提高驾驶员模型的路径跟踪精度,基于模糊逻辑智能控制器建立了一种依据道路曲率、车速,采用远、近两点预瞄的智能驾驶员模型。该模型根据目标道路的曲率自适应地选择预瞄距离远、近两点,根据不同的车速和预瞄点的横向偏差决策出最优转向盘转角。对所建立的驾驶员模型与CarSim驾驶员模型进行仿真测试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在反应滞后的情况下完成复杂道路、极限工况的驾驶员操作,路径跟踪误差较CarSim模型小。
2017年08期 No.503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6K] [下载次数:588 ] |[引用频次:23 ] - 程雷;秦东晨;王耀凯;王迎佳;
为实现纯电动客车多领域统一建模与仿真分析,采用模块化划分方法对纯电动客车进行了结构划分,利用面向对象的多领域物理系统一建模语言Modelica构建了纯电动客车动力系统主要部件模型、底盘总成核心机械部件模型及整车控制模型。参照某城市公交车设置仿真模型参数,对纯电动客车多领域模型的综合性能进行了标准工况下的跟随性仿真与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纯电动客车模型具有良好的跟随性,且动力性和经济性与参照公交车基本一致。
2017年08期 No.503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5K] [下载次数:241 ] |[引用频次:8 ] - 陈士杰;尤妍娴;
基于台架试验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空气滤清器滤芯测试方法和评价标准,并将该试验规范应用于某车型进气系统。局部堵塞试验中,当空滤有效面积减小1/3时,顺畅性影响不明显,背压最大增量约为1 k Pa,5区最易引起稳健性的下降;整体加灰试验中,加灰量分别为50 g、100 g、150 g、200 g,进气顺畅性及稳健性的恶化状况与加灰量成正比,且该空滤的容灰极限在100 g。
2017年08期 No.503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2K] [下载次数:123 ] |[引用频次:4 ] - 姚磊;朱昌吉;刘宇;
利用GT-POWER软件建立某型号天然气发动机模型,研究减压气门的运行参数(减压气门相位、气门升程以及气门包角)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下对发动机燃烧制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点火时刻为上止点前130°时,在上止点前40°前燃烧基本结束;随着气门包角的增加,制动扭矩不断增加;减压气门升程越大,制动扭矩峰值越大,但是减压气门的最大升程受压缩间隙的限制。
2017年08期 No.503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3K] [下载次数:54 ] |[引用频次:2 ] - 张焰;马峰;宋俊;任超;
结合子结构建模理论,提出了子结构频率响应分析方法,快速求解频率响应模型。通过对比简支梁振动特性的理论解析解、传统频率响应数值解与子结构频率响应数值解,验证了子结构法的准确性。针对某车型后悬置安装点的噪声传递函数140~160 Hz的峰值问题,应用子结构分析方法提出优化前副车架方案,对比传统频率响应分析方法,仿真计算效率提升了94%,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车内声响应在140~160 Hz内峰值下降了8~10 dB(A)。
2017年08期 No.503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4K] [下载次数:95 ] |[引用频次:2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