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强;黄云霄;牛天林;徐晨洋;
为实现多初级绕组并联电动汽车的动态无线充电,建立双发单收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模型,得到动态模式下的传输特性与磁场分布。为保证输出功率的稳定调节,增加基于副边控制的升压型变换器。设计了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控制器,通过控制高频开关管占空比的变化,实现输出电流的平稳控制。仿真分析表明,所设计的BP神经网络控制器在控制速度、超调量、控制稳定性等方面均优于传统PID控制,同时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
2017年10期 No.505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8K] [下载次数:472 ] |[引用频次:8 ] - 付翔;唐秋云;黄斌;孙威;
为了提高四轮独立驱动(4WID)电动车的转向轻便性,采用模糊控制方法对转向轮的力矩分配进行研究。通过对4WID电动车的转向和助力过程进行分析和标定,设计了以转向盘转角和转角变化率作为输入语言,左、右转向轮力矩差作为输出语言的前轮转向力矩分配模糊控制器,并利用双纽线实车试验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车辆转向时转向轮力矩和滑动率得到有效控制,转向盘转矩减小,达到了助力转向的效果。
2017年10期 No.505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4K] [下载次数:257 ] |[引用频次:5 ] - 袁宝良;洪建海;孙呈祥;杨实秋;夏少华;居钰生;
针对甲醇发动机出现的低温冷起动问题,通过详细分析其冷起动困难的原因,提出多种甲醇发动机低温冷起动技术措施,并对主要的技术措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进气道加热、喷射器加热和进气滚流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甲醇发动机的冷起动性能;通过改变燃料组分可有效提高甲醇发动机的冷起动性能,M70和M85高比例甲醇燃料发动机在-25℃低温下能够顺利冷起动。
2017年10期 No.505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4K] [下载次数:416 ] |[引用频次:12 ] - 鲍欢欢;王勇;周龙;曾翌;陈阵;
为揭示车辆在侧风下的气动特性,通过编写用户自定义函数(UDF)实现来流方向按正弦函数规律变化,模拟了车辆的非稳态侧风工况。计算结果表明:通过UDF连续改变来流方向的方法可实现对车辆非稳态侧风的模拟;非稳态侧风中,尾部流场结构和车身表面气流分离位置的变化,以及车身上、下部的速度差是气动力波动的主要原因。对不同尾部造型车辆的气动特性研究表明,尾部造型对车顶负压区范围的影响是气动升力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
2017年10期 No.505 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4K] [下载次数:194 ] |[引用频次:7 ] - 崔思林;郗向儒;汪晓安;
针对车载激光雷达输出信号精度受冲击振动噪声影响的问题,建立了冲击振动激励与电路振动噪声响应之间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分析的噪声消除方法。该方法通过对车载激光雷达输入冲击激励信号进行小波分析,对输出振动噪声响应信号进行高斯函数拟合,建立了二者间的关联函数,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输出噪声处理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对冲击振动引起的车载激光雷达输出噪声有明显消噪效果。
2017年10期 No.505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7K] [下载次数:244 ] |[引用频次:2 ] - 张瑞亮;刘亚琼;王铁;颜天晓;
对三轴式5挡变速器进行等幅疲劳试验,采用均方幅值和全频带包络法对变速器疲劳寿命周期内的振动信号进行了分析,对变速器及轴承的损伤过程进行了监测,并对轴承的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高速挡工况下,均方幅值可以作为轴承损伤过程监测的宏观指标;全频带包络分析方法可以有效监测轴承损伤过程;两者结合可以更好实现变速器滚动轴承损伤过程的在线监测。
2017年10期 No.505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7K] [下载次数:158 ] |[引用频次:0 ] - 寇发荣;王哲;范养强;杜嘉峰;李冬;
为了改善汽车平顺性,设计了车辆电动静液压(EHA)半主动悬架结构。计算了EHA半主动悬架系统临界时滞,分析了时滞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改进型Smith时滞预估补偿器,并将其应用于模糊控制EHA半主动悬架的时滞补偿,进行了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型Smith预估补偿器能够对补偿环节的悬架模型参数误差进行修正,提高了悬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可有效减小时滞对该半主动悬架的影响,从而改善其动态性能。
2017年10期 No.505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9K] [下载次数:304 ] |[引用频次:7 ] - 裴建权;陈群;张志强;
利用Star-CCM+软件和Flowmaster软件,建立了某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PHEV)热管理仿真模型,对该车发动机舱进行了CFD分析和冷却系统一维模拟分析。根据仿真结果,针对机舱前端进气泄漏严重、热反流、低温冷却系统冷却水温较高、低温电子部件冷却不足等问题,提出优化冷却模块布置及改善机舱进气密封性等优化措施,该优化方案满足了冷却设计要求。
2017年10期 No.505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2K] [下载次数:398 ] |[引用频次:7 ] - 王艺;蔡英凤;陈龙;王海;李健;储小军;
为提高智能车辆路径跟踪的鲁棒性,基于模型预测控制原理提出了一种路径跟踪控制方法。该方法对车辆的3自由度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进行线性化,得到线性时变模型和预测方程,并将包括控制量、控制增量等约束纳入二次规划的求解过程,同时考虑质心侧偏角、路面附着系数等影响操稳特性的约束条件。在Car Sim和MATLAB/Simulink平台上以不同车速进行了双移线工况下的联合仿真,结果显示,该控制器可较好地实现路径跟踪,并保持较好的稳定性。
2017年10期 No.505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6K] [下载次数:1108 ] |[引用频次:54 ] - 杨明莉;
针对混合路面识别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概率回声状态网络(PESN)的辨识方法。首先将M分类问题分解成M(M-1)/2个二分类问题,利用Sigmoid函数将回声状态网络(ESN)的数值输出映射为概率输出,然后采用成对耦合法融合ESN的二分类概率,最终提取待识别路面功率谱特征,求解其分属于不同等级路面的概率。试验结果表明,PESN能够有效地识别出混合路面成分及相应比重,从而证明了PESN在混合路面识别中的有效性。
2017年10期 No.505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7K] [下载次数:88 ] |[引用频次:3 ] - 周东昇;李伟;刘玉龙;丁伟;
针对智能驾驶车辆在实际行驶过程中的路径跟踪问题,建立了二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和路径跟踪预瞄模型,并将两者相结合。将给定的双移线和蛇形线路径作为滚动时域线性二次控制器模型的输入,将得到的转向盘转角输入车辆模型,得到了车辆横向速度、横摆角速度、横向位移和横摆角。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路径跟踪控制策略能够使车辆在换道时始终维持方位偏差在0.06 m以内,同时具有较好的横向稳定性。
2017年10期 No.505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0K] [下载次数:349 ] |[引用频次:28 ] - 任金波;张翔;
介绍了车用空调鼓风机的结构和振动原因,并对圆环减振垫、两级夹心式减振套和梅花形6孔减振垫3种不同减振结构的鼓风机进行振动测试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鼓风机在采用圆环减振垫和梅花形6孔减振垫结构时,减振效果不明显,两级夹心式减振结构在径向和轴向上的减振效果最优。
2017年10期 No.505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6K] [下载次数:148 ] |[引用频次:1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