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响;周鋐;
针对某试验车后排右侧乘员处低频轰鸣声的特性及传递路径灵敏度进行了分析,确定发动机的2阶振动是该低频轰鸣声的主要贡献,是通过发动机的后悬置点传递到车身而引起的。提出了安装动力吸振器来减小发动机后悬置点处对振动传递的方法,并通过锤击试验和整车道路模拟试验表明,在该车前副车架后悬置点处安装动力吸振器,能够有效抑制其发动机转速为2 040 r/min时后排产生的低频轰鸣声。
2015年01期 No.472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3K] [下载次数:414 ] |[引用频次:22 ] - 苏家竹;赵野;杨祥利;袁刘凯;王良模;
针对某空气悬架客车在行驶转向时车身侧倾角过大问题,提出在后空气悬架导向臂尾端添加车身侧倾稳定板的改进方案。对改进前、后空气悬架系统进行了K&C分析,结果显示改进后的悬架系统侧倾刚度得到了有效提高。基于刚柔耦合建模方法,建立了改进前、后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仿真结果显示改进后车辆稳态回转时车身侧倾角明显减小,不足转向度也有所改善;整车试验结果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和改进方案的可行性。
2015年01期 No.472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2K] [下载次数:316 ] |[引用频次:8 ] - 蔡文文;鞠妍;庞学文;
为了研究液力机械式自动变速器换挡时电磁阀的控制特性,实现对离合器油压的控制,以某液力机械式自动变速器试验台架为基础,利用d SPACE快速原型平台,采用试验方法获得了电磁阀的电流压力特性,并利用电磁阀电流闭环控制实现了对离合器压力的控制。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电磁阀实际电流对目标电流的快速准确跟随,有效控制离合器油压,为下一步液力机械式自动变速器换挡控制创造基础条件。
2015年01期 No.472 18-2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4K] [下载次数:183 ] |[引用频次:2 ] - 高云凯;王珊珊;邱娜;邓继涛;冯海星;
通过单轴拉伸试验和单搭接剪切试验,得到胶的拉伸和剪切应力-应变曲线;分别用线弹性和超弹性模型作为胶的材料模型,对拉伸和剪切过程进行仿真。仿真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用超弹性模型能更准确模拟胶在剪切和拉伸作用下的力学行为。用该模型模拟风挡玻璃与车身的连接,分析PMMA玻璃替代、无机玻璃、夹层玻璃对白车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PMMA风挡玻璃质量仅为无机玻璃质量的60%,对车身静刚度的贡献量与无机玻璃相近。
2015年01期 No.472 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7K] [下载次数:177 ] |[引用频次:3 ] - 曹灿;
针对某轻型载货汽车车外噪声超出ECE R51—02规定限值的状况,采用噪声隔离法对噪声源进行了识别,运用噪声迭加原理确定了其车外主要噪声源,并通过优化发动机喷油预喷角以及采用吸声、隔声材料等降噪措施对其进行了降噪处理。通过对降噪前、后该车车外噪声测试分析表明,采取降噪措施后,被试车辆车外加速噪声由82 d B(A)下降到77.4 d B(A),满足了ECE R51—02对该类车辆车外加速噪声限值的要求。
2015年01期 No.472 27-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5K] [下载次数:171 ] |[引用频次:4 ]
- 陈龙;王黎明;王彧;段守焱;
前、后轴车轮平面运动和弹性转向角与轮胎侧偏角的不同导致车辆产生不足转向。提出了适用于低侧向加速度段的不足转向梯度计算方法,并阐述了不足转向梯度在高侧向加速度段存在非线性的原因。在经过校核的某轿车多体模型中建立用户自定义变量,采用仿真值与理论值对比验证了低侧向加速度段的不足转向梯度计算方法精度较高。仿真结果表明,对于高侧向加速度段的不足转向梯度非线性原因解释正确。
2015年01期 No.472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7K] [下载次数:295 ] |[引用频次:11 ] - 郑松林;秦晓;王成龙;高大威;
应用图解法建立了扭转梁后桥横梁剪切中心与悬架瞬时侧倾中心的几何关系,推导出了悬架瞬时侧倾中心与扭转梁后桥剪切中心及各硬点位置关系的公式。采用上述公式,根据悬架瞬时侧倾中心的要求和各硬点位置,可以较快速确定扭转梁后桥剪切中心的合理位置。利用CAE仿真验证了公式的准确性;选取两款不同车型的扭转梁后悬架进行试验验证,也验证了公式的准确性。
2015年01期 No.472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6K] [下载次数:354 ] |[引用频次:2 ] - 康强;吴昱东;邓江华;何森东;
针对某前置后驱乘用车在一定发动机转速范围内产生车内轰鸣声的现象,建立了该车传动系统的扭振理论计算模型,获取了传动系统的扭振模态信息。进行了该车传动系统扭振强迫振动计算分析与扭振测试,验证了理论计算的准确性,并明确了该车低速轰鸣声是由传动系统扭振导致,进而可采取相关措施降低扭振幅值,避免低速车内轰鸣声产生。
2015年01期 No.472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2K] [下载次数:286 ] |[引用频次:8 ] - 李礼夫;杨明俊;
针对常用的汽车自适应前照灯(AFS)转角数学模型存在的问题,对汽车车身侧倾角与转弯半径及车速之间关系进行研究,建立面向配光特性的汽车AFS动态转角数学模型,通过AFS的二维转动对侧倾后AFS照射方向进行修正。结果表明,与常用的AFS转角数学模型相比,AFS动态转角数学模型求得的前照灯转角在yz平面上补偿角αx(t)最大达0.7°,占yz平面上设计旋转角度的28%,解决了侧倾后常用的AFS配光特性难以达到国家标准GB4599-2007要求的问题。
2015年01期 No.472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0K] [下载次数:99 ] |[引用频次:1 ]